11月10日,國內媒體競相披露重磅消息:總部位于上海的東航集團,正向國資委申請改組為具有航空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據悉,目前具體改組方案正在制定中。這一消息在航空業內引發震動。有些人感到迷茫,東航要改變航空運輸這一經營主業了?有些人在質疑,東航要開始搞資本運作了?筆者認為,這是東航是在適應互聯網大潮提出的要求,借勢轉型,亦不失為前瞻之舉。更重要的是,這還帶給我們思考:在互聯網條件下民航企業如何才能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一、民航企業如何適應互聯網的發展?
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改變世界的力度,遠遠超過當年的工業革命。它已經全面融入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角落,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許多學者把這一進程稱之為“社會裂變”。為此,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民航企業承載著世界各國航空運輸的重任,如何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是每一個民航企業都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這是每個航空人都必須面對的的必答題。
其一,互聯網正成為當代中國發展新動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新引擎。民航企業如何運用互聯網這一新引擎來維持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要知道中國民航業三巨頭(國航、東航、南航)無論從體量上還是市場占有率上都對民航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三大航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的引領作用。東航這次轉型絕非一時沖動,而是進過深思熟慮的。從幾次高峰論壇上東航“轉型辦”負責人的發言中也可以看到東航的理念在不斷更新。他們將大膽利用飛機WIFI進行各類線上、線下產品及服務資源的整合,挖掘機票以外的延伸價值,開發能滿足客戶“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醫、險”各類出行需求的集成產品,為旅客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出行解決方案。此言一出,與會人員為此一震,因為這項業務遠遠超出東航的經營范圍,同時這個理念也的確超前。可見,東航的轉型,無論是機構的組建還是發展思路框架,都充分體現了他們利用互聯網作為發展的新引擎,為下一步發展指明前進方向的思路。
其二,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經濟結構、市場格局、消費習慣,民航企業無法回避這一革命性變化。例如網購取代百貨公司、支付寶代替銀行的某些功能、貨運變快遞等等,傳統的經濟運行方式發生了變化,甚至某些行業正在被顛覆,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新的行業也層出不窮,市場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手段日新月異。這一切表明互聯網正在孕育著新“生命”。對此,民航企業不能視而不見。我們應該對經濟結構與市場格局的變化有足夠的認識,尤其要重視消費習慣與手段的變化。面對這些巨大的變化,航空公司是否還要保持傳統的經營模式?市場結構變化后,航空公司是否還要以賣機票為生?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后,航空公司是否還要保持傳統的營銷模式?機場是否還認為自己僅僅需要服務航空公司?這些都需要民航企業深刻思考。東航這次站在互聯網轉型的浪尖上,跳出傳統思路,重新給自己進行戰略定位具有深遠意義。如果東航方案得以實現,那么東航將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東航,將會在網絡里獲得“新生”。不僅如此,怎樣利用互聯網作為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機場不可忽視的問題,即怎樣從機場向航空港轉身,向臨港機場、向智慧機場轉身等等。
二、民航企業的發展必須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互聯網信息技術如同洶涌澎湃的潮流不可阻擋,它改變了全世界。互聯網最大優勢就是信息的互聯互通,信息的傳播與互動跨越了時空的限制,互聯網正在把全世界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人們生活與企業生存的基本要素,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再也離不開互聯網。在此潮流下,只有適應潮流的企業才能生存。
其一,民航企業必須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來生存與發展
如果航空公司還是繼續經營傳統運輸業,航空公司可能將要進入“悲慘世界”。其實我們也曾無比接近“悲慘世界”。客運上,航空公司曾經一度成為銷售代理人的“打工仔”;貨運上,航空公司僅僅充當“搬運工”的角色。如果在互聯網時代航空公司繼續不思進取,幻想僅靠航空收入來維持生存與發展,那無疑是癡人說夢,將只能在虧損的泥潭里艱難度日。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杰,民航業應該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與陳舊的經營模式,運用互聯網思維盡快轉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東航這次華麗“轉身”已經走到許多航空公司前面。他們打破了行業的界限,將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來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不再是簡單的A點到B的運輸,而是站在產業鏈的高度來重新定位,通過資本運作,適度向上下游延伸,開展產業培育,加快產業升級,打造以航空運輸為核心,適度多元、協同發展的航空產業生態圈,不斷完善航空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其他航空公司、機場應當吸取其精華,調整戰略,乘風而行。
其二、民航企業必須充分挖掘信息互聯互通的資源來謀生存與發展
民航企業要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必須要抓住互聯網的核心:信息的互聯互通。這一核心在不斷地推動互聯網的發展。對此我們切不可視而不見。民航企業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互聯互動來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信息的互通互動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機會,比如旅客的需求、個人愛好等機會都在等我們去挖掘。航空公司更應該看到,互聯網正使得世界各國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地球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就要求航空公司的經營視野不再是簡單的某一條航線或一地一隅,而是需要放眼全球化,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來審視發展戰略。
東航的這次轉型就具有全球化視野,例如將運用資本作為投資主體,聯合其他投資者,通過直接投資或基金投資,收購或參股“一帶一路”沿線優質航空資源等等。而機場同樣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互聯互屬性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例如把旅客在候機時的碎片時間作為資源開展多種經營,使機場成為真正成為集候機、購物、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產業,使民航機場走向良性的發展軌道。
綜上所述,東航的轉型方案讓我們思考良多,互聯網時代民航企業如何求生存、謀發展,需要我們審時度勢。另外,民航企業必須明確適應互聯網大潮已經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民航企業要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充分的讓自己與世界、各行各業、用戶互聯互通,以此謀求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