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APP的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社會的裂變,新型產業與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這些都讓我們眼花繚亂,無一不驚嘆世界發展太快了!正當我們驚嘆之時,更讓我們吃驚的是,如今有些專家與企業領袖竟然提出: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下半場!言下之意,更新的智能化浪潮將襲來。這些驚人之言看似有點危言聳聽,但我們細心環顧一下四周,發現它確確實實存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對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不再陌生。這就提示我們,智能化浪潮已經悄然來臨,它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更大沖擊。
面對這些信息化與智能化浪潮的沖擊,作為民航業,怎樣與時俱進緊跟是時代步伐與潮流成為我們首當其沖需要思考的問題。由于互聯網與智能化將涉及到民航的方方面面,本文從機場如何利用互聯網與智能化來轉變非航空收入經營理念方面的探討。
一、智能化的浪潮給機場轉變非航空收入經營理念帶來了極佳的機遇
觀念的改變是場革命。互聯網對人類社會最大的沖擊就是顛覆了人們傳統的思維與認識,創新成為其核心詞。智能化的出現更是把它推向浪尖。
1、運用互聯網與智能化思維是轉變機場傳統經營模式的前提
從民航機場經營方面來看,大多數機場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經營理念與模式上,即為航空公司服務。但今非昔比,在互聯網與智能化條件下,它將給機場的發展帶來了極佳的發展機遇,機場不再是僅僅為航空公司服務,更重要的是,它是公共交通平臺,它給機場轉變經營模式與增加非航空收入的極佳機遇,而抓住機遇的前提是要對傳統的經營思維進行革命。
摒棄與創新是轉變機場經營理念的核心詞。摒棄傳統思維單一經營的模式。全國幾百個機場中靠航空收入來維持生存與發展屈指可數,絕大部分機場處于虧損。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運營的200多座機場中,至少70%虧損。民用航空局發布的《關于對2016年民航小機場補貼預算方案的公示》顯示,2016年將有152個民用小機場補貼總額13億1433萬元。面對龐大的補貼,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這不可能長期持久,這既不利于機場的生存更不利于自身發展。為此,我們應該摒棄傳統的機場單一經營模式,而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它包含縱向多元化、橫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創新。互聯網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創新,唯有創新才能發展。機場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獨有的資源來謀生存、謀發展。機場不能捧著金飯碗在要飯,機場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旅客在機場停留的碎片時間,怎樣挖掘旅客資源,不斷地創新各式各樣服務,使旅客愿意在機場消費,這是需要具有創新的思維與手段。這一方面國外機場已經為我們探索了成功之路,比如,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與當地著名羅丹博物館合作,在機場展出著名雕塑作品,并提供針對性旅游紀念品銷售。新加坡樟宜機場則設有網吧、電影院、公園、游戲廳、購物中心等消費設施等等,使他們非航空收入比例超過60%。他們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創新。可見,唯有轉變觀念與創新才是機場的生存發展之道。
2、思路決定出路,利用互聯網與智能化增加非航空收入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智能化的出現給機場增加非航空收入帶來千載難逢的極佳機遇,這一機遇集中表現在機場生態環境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其一,機場智能化的運行給機場增加非航空收入帶來了機遇
機場的智能化的提高集中在三個方面,安全、運行、服務。在安全上,機場很大程度上將會依賴智能化來保障安全,無論是飛機的降落還是起飛,無論空中還是地面智能化的程度無疑會突飛猛進。在機場運行方面,機場將會從運用“數據”轉化為智能化,從而進一步保障機場運行安全。另外,隨著生物與智能化的發展,臉譜識別等技術的使用,對旅客安全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保障。在服務上,隨著互聯網與智能化技術的使用,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這三個方面都給機場增加非航空收入帶來了機遇。①隨著互聯網與智能化技術的使用,傳統機場值機柜臺、安檢通道占有機場運營面積將有所減少,這些都為機場在運行非航空性收入方面騰出場地空間。②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服務使得旅客乘機便捷,從而騰出了大量的碎片時間,而這一碎片時間正是機場非航空性收入的礦產,機場應該充分挖掘這一得天獨厚礦產來發展壯大自己。③隨著旅客運輸量的增長機場的資源將越來越豐富。據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內地機場過去十年總客運量復合增長13%;即使內地經濟增長減慢,但未來五年客運量仍會有9%復合增幅,而國際線旅客量增幅更會達到12%。到2020年,國際線旅客預計總客運量比重,將會由2010年的10%,提高至14%。可見,這三方面給機場增加“非航空收入”提供了極佳的機遇
其二,旅客的消費習慣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為機場增加非航空收入成為現實
旅客是機場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客的消費變化勢必要引起機場生態環境的變化,這一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旅客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在互聯網+APP條件下,手機已經演變為人們的六器官,人們離不開手機、離不及互聯網,互聯網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它改變了人們消費的手段與習慣。網上消費、支付寶、掃二維碼,等成為旅客消費主要手段。機場可以提供各種商品信息供旅客選擇。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開始追求生活質量,消費出現多樣性、休閑成為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等等,我們同樣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節省下來的場地與碎片時間給旅客的不同產品與服務來增加非航空性收入。可見,這兩個方面的變化無疑給機場在增加非航空收入方面帶來了極佳的機遇。
二、開拓多種經營模式是增加非航空收入的重要途徑
1、運用互聯網思維開拓機場商場多種經營方式
隨著互聯網與智能化的出現,航空市場格局的變化,有些非航空收入項目在逐步萎縮。比如,客貨代理費在消退;隨著城際軌道交通的開通,機場大巴業務將會萎縮等等,面對這些困境需要我們運用互聯網思維來開拓多種經營增加非航空收入。
其一,采取多種形式經營模式。在非航空收入里面,機場對商場場地經營這方面一直是弱項。目前大多數機場對商場僅僅出租場地而已,而商家各自為陣,經營各種零碎的商品銷售模式。這對整個機場商場運行來說缺乏統一性,更形成不了機場自身的品質與未來發展的戰略優勢。為此,機場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與智能化來改變機場場地的經營模式,應該站在臨港經濟或航空城的高度,把機場真正打造成,集旅客休閑、購物、娛樂等一身的公共場所,使機場得以長久的發展。如香港機場的航天城項目包括二號客運大樓、亞洲國際博覽館、跨境渡輪碼頭,以及酒店、辦公大樓等等。其二,要運用互惠互利與多種經營的思維經營機場場地。如果機場僅僅考慮商場場地出租的蠅頭小利,勢必把目光聚焦提高場地租金上,其結果導致商家轉嫁在商品上,使得商場商品價格高于機場外同類產品的價格,失去了性價比;而作為真正買主的旅客,卻怨聲載道機場商品價格太高,于是采取用腳投票,不消費!使得機場商家失去了客戶,最終難以維持生機。需要指出是最終的惡果還是回到機場承擔,商家不斷流失,機場不得不再進入不斷招商,使得機場經營進入惡性的循環,這無論對機場還是商家都是兩敗俱傷。而新加坡樟宜機場給我們做出了表率。他們一方面站在機場總體發展的高度來統一規劃機場商場,采取多種經營使機場成為旅客吃住行、購物休閑娛樂為一身航空城。另一方面,他們采取雙贏的模式,使商家留得住,旅客買得起。據統計,新加坡機場為旅客提供極好的購物環境,使得每名旅客平均貢獻117元(人民幣,下同)非航空業務收入。相比之下,內地機場遠遠落后,上海機場約51元;深圳機場只有29元,其它機場的慘景不言而喻了。毋庸置疑,國內機場旅客低水平的消費不是我們所希望。
2、運用互聯網與智能化思維采取多種營銷方式增加非航空收入
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想象,它不受時空的約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進行互聯互通。為此,我們應該采取多種營銷方式增加非航空收入。
其一,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的方式增加非航空收入
以前機場商場的銷售只能面對面單一的銷售方式,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來拓展機場非航空收入的路徑,形成獨特的商場銷售模式。
(1)做好機場特色商品體驗店,讓旅客可以線上購物線下送貨。例如高檔紅酒等等(2)利用互聯網開設跨境電商,經營具有特色的商品。如品牌香水、時裝、化妝品等高檔消費品,以前這些商品通常在城市商業區的購物中心或免稅店出現,但現在旅客在候機的碎片時間就可以進行線上購物,線下提貨,或者直接提貨,甚至送貨上門。(3)充分利用機場的公正號給旅客各種服務信息,供旅客自由選擇。
其二,充分利用機場良好的聲譽與信譽,開展多種經營方式增加非航空收入
機場在公眾心理無疑有良好的信譽,機場應該充分利用這塊金字招牌開展多種經營方式成為真正的航空港或航空城。例如: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羅機場已發展成為北美其中一個最大的零售中心,擁有百貨公司、水族館、恐龍博物館等一系列游樂設施;又如,阿姆斯特丹機場不時會推出打折商品,不僅乘機旅客可以享受,而且一些居民會驅車來購買自己需要的用品,因為這里的節省他們15%以上的費用。如果周末沒有時間,他們也可以選擇網上支付購物。
綜上所述,互聯網與智能化的浪潮無疑會給民航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限遐想的空間,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浪潮來推動民航業的發展,還需要同仁們群策群力。(中國民航網智庫專家 顧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