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競爭日益激烈,而旅客出行需求不斷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已成為機場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與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抓手。寧夏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其機場不僅是區域交通樞紐,更承載著展示地方形象、傳遞人文溫度的重要使命。
近日,寧夏機場公司首屆“塞上行”服務產品設計大賽圓滿落幕,以創新驅動服務升級,為“塞上行”這一深耕多年的服務品牌注入了全新動能。大賽特別邀請民航寧夏監管局現場指導,一批兼具人文關懷與技術含量的服務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彰顯了寧夏機場對服務升級的著力深耕。
自今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大賽便以“聚焦旅客需求,創新服務體驗”為核心宗旨,來自機場航服、地勤、航站樓管理、物業園林等10家核心業務單位積極響應,各單位紛紛組建由業務骨干、技術能手和一線服務人員組成的專項團隊,深入航站樓出發廳、到達廳、安檢口等旅客流動關鍵區域,通過現場訪談、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多種方式,歷時一個月全面深挖旅客在出行全流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老年旅客使用智能設備的困惑,到商務旅客對高效出行的迫切需求;從特殊旅客的個性化服務訴求,到旅客對機場商業體驗的升級期待,這些來自一線的真實反饋,成為了服務創新的新起點。
公司各單位共申報服務創新作品50余項,內容涵蓋旅客出行全鏈條。經民航服務專家、高校相關領域學者及機場資深管理人員組成的初審評委組嚴格篩選,25項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優質作品成功突圍,進入決賽環節。決賽圍繞旅客流程優化、特殊關懷服務、智慧出行體驗、商業服務升級四大核心維度展開激烈角逐,賽事特別設置服務創意、服務供給、經營產品三條獨立賽道,既鼓勵突破傳統思維的顛覆性服務理念,又聚焦服務資源優化配置與商業價值深度挖掘,全方位、多維度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與創造活力。
這些獲獎項目直擊旅客出行中的各類服務痛點,用創新思路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航服公司的“舒適無憂網約車服務提升”項目,針對此前旅客反映的網約車接站位置不明確、車輛繞行嚴重、候車時間過長等突出問題,創新性地采用“電子圍欄劃定專屬接客區+實時共享車輛動態信息”的雙重舉措,通過技術手段打通機場與網約車平臺的數據壁壘,讓旅客在手機端即可清晰看到車輛實時位置、預計到達時間。同時,安排專人在接客區進行現場引導,規范車輛停靠秩序。經過試點運行,該項目已將網約車繞行率從原來的50%大幅降至5%,旅客平均候車時間從原來的15-20分鐘縮短至5分鐘以內,相關服務滿意度調查顯示提升至95%以上,徹底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
航站樓管理部的“航站區視頻引導系統設計與服務優化”項目,則聚焦旅客在大型航站區內“尋路難”的共性問題,摒棄傳統靜態標識引導的局限性,結合智能導航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在航站樓內關鍵節點設置高清互動視頻引導屏。而物業園林公司的“蜂行者服務案例”,則創新性地借鑒蜜蜂“分工明確、協作高效”的群體運作模式,對機場航站樓及周邊區域的保潔團隊進行重新編組,將服務區域細化為多個“責任蜂巢”,每個“蜂巢”配備專職保潔員、設備維護員和質量監督員,通過智能巡檢設備實時反饋清潔狀況,實現了“問題即時發現、即時處理”的高效響應機制。
此次服務產品設計大賽不僅是“塞上行”服務品牌持續精進的探索,更搭建了一個員工創新成果展示、交流共享的優質平臺,充實了機場服務創新的項目儲備庫。
寧夏機場公司還將以此開始正式成立服務創新孵化平臺,從資金扶持、技術支撐、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為優秀獲獎項目提供全方位保障,加速推動創意成果轉化為實際服務成效。對于像網約車服務提升這樣已具備一定試點基礎的項目,將在年內完成全流程推廣;對于視頻引導系統這類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將聯合專業技術團隊進行優化升級,預計明年上半年實現航站樓全覆蓋。
此外還將加強與航空公司、地方文旅部門的聯動合作,圍繞“塞上行”服務品牌打造特色服務產品,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品質,為構建“人民滿意、保障有力、智慧綠色”的現代化機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讓“塞上行”服務品牌不僅成為寧夏機場的金字招牌,更成為為推動區域民航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堅實力量。(《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通訊員吳浩楠、包蓉)(編輯:陳虹瑩 校對:許浩存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