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陳戴維、劉永濤 報道:"多虧你們的及時救治,我阿爸已經脫離危險了。"聽到了電話里傳來的聲音,程煒莉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事情要從2月23日早上8點10分說起,當時CZ3963航班起飛剛剛20分鐘。"小伙子,能給我倒一杯水嗎?"一名阿姨來到到后艙,對正在準備餐食乘務員陳翀杰說。
陳翀杰迅速地給老人家倒了一杯溫開水,老人端著水離開了,但不一會又端著水返了回來:"小伙子,我家里那位喝不了這水……"陳翀杰試了試水溫,不凉也不熱,但為什么喝不了?"老人家,您是要吃藥嗎?"陳翀杰試探著問了一句;阿姨略微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表示是她愛人的舊病犯了--事后經過溝通,才知道病人及家屬因為害怕因為自己發病,南航會禁止他們乘坐航班、又或者會在半途將他們送下飛機,所以一直都沒告訴乘務員病情,直到被敏感的乘務員發現。
跟著阿姨,陳翀杰來到了病人的座位,卻發現病人的情況遠比想象的要嚴重得多,便急忙向乘務長程煒莉進行了報告;程煒莉趕到座位時,老人已面無血色,右手抽搐、意識不清、說不出話,生命垂危。于是,程煒莉立即啟動醫療應急程序:進行客艙廣播找醫生,并及時將信息傳遞給駕駛艙;取來氧氣瓶幫助旅客用氧,并調整旁邊旅客座位;向其老伴兒詢問其病史,在得知該旅客有腦血栓和糖尿病史后,取來病人自帶藥品腦塞通嘗試喂服,機上安全員余鴻嘉此時也前來幫助處置病人。
由于急病旅客已經處于半昏迷狀態,嘴無法張開、牙齒緊閉,程煒莉幾次嘗試給藥都不成功。為了讓老人盡快服藥,程煒莉在為老人繼續提供吸氧的同時,指揮乘務員何沛樺將藥碾碎調至水中,終于在病人吸完一瓶氧氣后成功將藥物喂服--在處置的全過程,處于半昏迷狀態的老人,手始終緊緊地握著程煒莉的手。
不久,駕駛艙傳來了消息:經過協調,空管單位已同意航班提前降落青島機場,地面也已做好了急救準備。此時,老人已吸完第一瓶氧氣,乘務員王馨悅在乘務長調配下幫助老爺子使用第二個氧氣瓶,然而,病人情況雖略有好轉,卻仍處于意識模糊的狀態,一直極力抗拒吸氧。為了保證病人吸氧,王馨悅一直用自己瘦弱的身體支撐著老人,手舉氧氣面罩持續了30多分鐘;在飛機下降期間,另一名乘務員余海鷗則按乘務長安排與老大爺夫婦坐在一起輔助其吸第三瓶氧,并與他們聊天緩解他們的情緒,使阿姨不那么惶恐害怕、讓病人積極配合救助工作。
10點10分,飛機降落在青島機場,比航班計劃提前15分鐘,救護車早已在機艙外等候,安全員、乘務長又協助醫生把老大爺搬上擔架并抬出到醫療車進行救護。13點05分,飛機在更換氧氣瓶后重新起飛,前往長春。
后記:
在獲悉救治老人的事情后,記者聯系了當班乘務長程煒莉:
記:在救治老人的過程中,為什么你會讓老人握著你的手?
程:當看到老人因求生本能想抓住什么不停往空中屈伸的手時,我伸出右手緊緊的握住了它,或許老人已經沒有知覺,但我仍希望我會傳導給他生命的力量,因為我感受到的是每個人對生命的無限渴望。
記:我聽說當班航班你壓耳了?
程:是,原本前晚我就反復發高燒,幾乎二十四小時沒有睡,精力被消耗了很多。當時航班上就應該發生了壓耳,但因為急救緊張都沒有感覺。直到老人被送上救護車,心情放松下來的我才覺得自己的耳朵像是被師父念著緊箍咒的孫悟空。第二天去航醫室檢查,發現飛行十幾年從來沒壓過耳朵的我竟然兩個全被壓出血了,還有積液。
記:整個救治過程中,讓你最感動一點是什么?
程:整個救治過程讓我感動的實在太多:剛參加工作的小乘務員眼神急切、在座位上默默關注的旅客對我們工作的無條件配合、抬病人下飛機時大家的爭先恐后和齊心協力,都讓我的心情已無法僅僅用感動這個詞表達了……而第二天檢查壓耳時,碰到了好心的航醫小李,見我不舒服就親自幫我取藥,也是真心讓我感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