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格爾木—花土溝通航短途運輸雙向環飛航線開通運營。這既是全國首條高高原短途運輸航線,也是全國首條3座機場雙向環飛航線。
此次通航短途運輸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動低空開放,加快短途運輸等通航產業發展”的實際舉措,也是對全國民航基本航空服務試點工作的補充完善。屆時,海西州旅客可以“打飛的”在三地間往返,提升了地區通達性,也進一步改善了當地百姓的出行條件。特別是對像青海這樣地面交通不便的地區來說,通航短途運輸的價值更加明顯。開航初期,由青海機場公司主導,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幾方合力確保環飛航線穩定運行,并為旅客提供優惠票價,讓百姓能夠體驗其便利性。接下來,要讓通航短途運輸最終向市場化過渡,健康、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做好運行品質的文章。
良好的運行品質首先必須是安全運營。通航企業與機場要結合本地運行特點及實際,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重點風險管控,前移安全關口,降低運行風險。其中,飛行部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運行環境、氣象特點、特殊要求等內容,熟練掌握特殊情況的處置預案。此次青海省開辟高高原短途運輸航線,就將保障安全作為第一要務。地區管理局、航空公司與機場通過多次驗證試飛等方式夯實了安全運行的基礎。
通航短途運輸的便利性和通達性需要穩定的航班頻次來保障。穩定的頻次也是良好運行品質的應有之意,能夠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通航短途運輸適航機型有限,飛機的改裝成本高,同時濕租飛機、引進通航企業等模式也各有長處。因此,在制訂航班計劃時,要在兩地間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選擇合適的機型,選擇可持續的運營模式。開航之后,除個別不可抗因素外,應按照既定時刻運營航班。
良好的運行品質還需要真情服務理念的踐行。通航短途運輸航線向市場化過渡,運營方應持續創新,開發多種服務產品,滿足旅客的不同需求。比如,符合旅客購票習慣,通過網絡售賣機票,與民航客票銷售系統無縫對接;還可以在飛行模式上不斷嘗試,根據地區特色開通環飛、串飛航班,在地區間搭建互聯互通橋梁。以青海的環飛航線為例,德令哈、格爾木、花土溝三地機場為短途運輸旅客開辟了專用通道,旅客只需提前15分鐘到達機場辦理乘機手續。這些服務措施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開航初期,有多方力量的支持,通航短途運輸通常會呈現良好勢頭。要推動短途運輸可持續發展,還需要以運行品質來打開市場,逐步平穩過渡,實現良性發展。(《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