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首都機場完成了智能旅客導乘導航屏核心功能的開發,這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系統能夠主動為旅客提供航班動態、登機口導航等服務。在智能導航系統的幫助下,旅客對機場會更加熟悉,出行也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自如。
當旅客的信息感知、獲取模式和出行、消費模式發生變化,機場的服務模式也要更新換代。以新技術推動服務模式創新、踐行智慧機場建設,才能為旅客提供主動、及時、精準的個性化服務。旅客步入機場后,如果能夠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所需要的服務,一方面自身會獲得良好的出行體驗,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機場的服務壓力。因此,在智慧機場建設過程中,人性化的導航工具是重要一環。應該看到,與其他場所相比,機場的室內導航有其特點。如何提供旅客恰好需要的服務,應該從旅客的使用感受出發。
筆者在出行中發現,機場智能導航功能界面的設置往往功能齊全、分類眾多,但查找起來相對也會比較花費時間。根據運行規模、運行特色的不同,機場室內導航應為旅客提供不同的服務重點,并在界面設置上有所側重,讓旅客能夠“一眼看到”“一找就有”。公務、商務出行旅客數量較多的機場,在室內導航系統界面中,應將充電設施及無線網絡等安排在顯著位置;而熱門旅游目的地機場則應從旅行、度假需求出發來提供導航服務,比如兒童娛樂區域、母嬰室的指引等。
在重點突出的基礎上,機場室內導航系統應與手機App進行綁定,為旅客提供提前查詢、提前設置的功能。在出行之前,不少旅客有“提前做功課”的習慣,如果能夠在出發之前就先“線上瀏覽”一下機場內部,在哪里值機、在哪里就餐,提前計劃好自己的路線,到了機場就更加從容。這一功能還能夠幫助首次乘機的旅客或者銀發旅客消除緊張感,更加熟悉乘機流程,也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從旅客需求出發,機場導航系統也要適當增加定位功能等,向上下游延伸服務。向上延伸,導航系統能夠幫助實現機場內部的有效管理。當系統顯示機場內某處出現客流量密集的情況,就可以及時安排工作人員前去疏導;或者機場內某處發生不文明事件時,機場安保人員也可以迅速響應。向下延伸,導航系統也可以幫助接送機的陪同人員找到適合等候的咖啡廳,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停車場、接機口等。
當傳統服務模式已經難以完全滿足旅客的需求,機場走上創新求變之路。在作出每一步改變的時候,旅客感受是一把金鑰匙。時刻將旅客感受放在心上,在全面實現數字化服務、管理和運營時,就永遠能夠帶著真情,取得實效。(《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