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發展論壇上,來自相關部門和企業的代表圍繞如何更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產業駛入快車道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產業正面臨多重利好,在機遇中釋放活力需要粵港澳三地政府、通航企業協同合作,這是此次論壇上達成的共識。
目前,我國正通過培育通用航空市場、加快通用機場建設等舉措,推動通用航空產業加快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日益互融互通,省時、高效的跨境直升機運輸服務也受到了各方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穩步發展跨境直升機服務,建設深圳、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今年1月,民航局下發了《關于開展粵港澳直升機跨境運輸業務前期準備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企業申報工作,并向各地區管理局和通航企業征集意見與建議。當好服務、落實國家戰略的先行軍,在機遇中釋放活力,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努力做好跨境直升機服務這篇文章。
一方面,要協同粵港澳三地政府進行資源分享,包括直升機的停放、維修等,在保障上做好準備。跨境直升機服務需要鏈條式的保障。例如,直升機的停放問題會在無形中降低企業使用效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中是否都有具備直升機大修能力的企業,也影響著跨境運輸業務的開展。這些保障資源的準備,決定著跨境直升機運輸能否持續開展下去,能否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低空飛行需求。
因此,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運營跨境包機或者定期航班,需要三地相關部門共同組成工作小組,綜合考慮出入境的便利性,考察具有口岸開放條件的機場或直升機起降場地,設置高效的直升機航點。在直升機的停放和維修上,三地企業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互相支持,取長補短,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保障能力。如果粵港澳大灣區內能夠有較好的直升機服務鏈條,不僅可以服務本地區的客戶,還可以吸引東南亞的客戶。
另一方面,做好跨境直升機服務,應盡量簡化、優化相關程序,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這項工作包括直升機、人員的出入境政策,還包括低空飛行的相關申請等。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試點不定期包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以包機的形式試水,進一步優化運行流程,之后再向定期航班發展。在優化程序方面,新技術的應用也能夠發揮作用,比如利用互聯網縮短直升機、外籍機組等的通關時間。
貫徹落實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需要讓跨境直升機在大灣區的天空中飛起來,提高通用航空產業的集中度和成熟度,發揮其提高運輸效率、改善交通服務的作用,完善大灣區內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