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閔治國 報道:機場特種車輛在民用機場運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保障航班和地面安全的重要設備。隨著我國向新時代民航強國的戰略目標邁進,民用機場的數量以及航班的數量必將不斷增加,機場特種車輛的使用必將更加頻繁。因此,實現機場特種車輛維修管理精細化,保證其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大中型民用機場受運營狀況、資金、技術等條件制約,機場特種車輛維修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缺乏高精尖專業維修技術人員、有關制度標準貫徹執行不到位等問題,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機場特種車輛的完好率和使用效能,也為安全服務工作帶來了風險,埋下了隱患。機場特種車輛維修設施設備投入較大,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同時安全性能標準也較嚴格,是制約機場特種車輛維修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機場特種車輛維修管理精細化可以有效應對以上困境,使車輛的安全性能得到可靠保障,從而確保航空地面安全,提升機場運行安全水平和服務保障品質。
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 三大因素影響特種車輛完好率
機場特種車輛的維修管理需要有較高的專業和技術要求,只有在專業的維修技術和管理的雙重作用下,才能保證機場特種車輛處于良好性能的狀態,從而筑牢安全運行的硬件基礎。目前,機場特種車輛維修以及管理環節均缺乏專業化的高水平人才,整個管理維修團隊的科學化管理意識不強,導致對機場特種車輛的維修管理力度不強,難以保證各設備發揮出最佳的性能。
機場特種車輛的工作環境復雜多樣,在不同的地域面臨的干擾因素也不盡相同。同時,對機場特種車輛的運行維修,不僅要注重故障后的維修,更要注重運行使用過程中的運維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但是在實際使用環節中,機場特種車輛運維檢查常常流于形式,往往出現問題也不報告、不解決,導致機場特種車輛帶病工作。這不僅降低了機場特種車輛的使用效能,而且埋下了安全隱患,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目前存在的這種粗放式管理模式,難以做到合理使用、精準維修,難以通過有效的管理和維修措施達到延長機場特種車輛使用壽命的目的。
特種車輛管理的安全隱患由多種原因導致。第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當前的環境下,國家提倡環保節能,為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少航空公司、機場都在進行車型的調整,實現特種車輛的優化升級,從而滿足環保節能的需求。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淘汰舊車型,接收新車型,這一環節極易發生管理漏洞,導致問題產生。第二,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不少民航單位的管理部門較多,涉事管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也很多,導致存在職能的重疊交叉以及管理的空當。在這種環境下,一旦發生問題,往往很難迅速落實責任和解決問題。只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才能做好特種車輛的保障服務工作。
建立量化的維修和檢查制度 確保車輛維修保養按時實施
機場特種車輛的工作環境復雜,且承受著地面安全管理、保障航班、服務旅客的各種壓力。在工作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減少機場特種車輛因受到損害、出現異常磨損和老化等導致故障的情況發生。實現機場特種車輛維修管理精細化,就是要化被動維修為主動維修,制定量化的維修和檢查制度,將執行維護保養的時間安排具體到年月日。
構建完善的機場特種車輛技術檔案是設備精細化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每臺設備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機場特種車輛的操作人員在每次使用后應對所使用設備的情況進行詳細記載,為設備的維修保養提供數據依據。在對機場特種車輛進行維修和保養時,維修人員可根據技術檔案中的維修保養記錄,結合實際情況了解車輛的技術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縮短查找故障時間,提高維修工作效率和維修質量。
機場特種車輛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轉后會出現磨損加劇、零部件損壞等問題,要定期對其進行清洗和潤滑,對于損壞嚴重、無法修復的零件要及時更換。因此,制訂定期檢查和保養的制度非常必要。嚴格執行日常、月度以及季度相結合的定期檢查和保養制度,有利于及時掌握機場特種車輛的運行狀態,并將很多設備故障消滅在初始階段,防止車輛小故障拖成大毛病,減少后期維修的工作量和成本。在作業過程中,一旦發現機場特種車輛存在故障須及時上報,以免埋下安全隱患。在換季時,可針對不同車輛的使用特點展開差異化保養,并根據季節特點更換機油、液壓油、防凍液等,保證特種車輛正常工作。
維修工作人員須明確職責 建立量化的維修保養項目清單
車輛操作員、保管人以及維修人員,都應明確自身維修保養的工作范圍,建立量化清單,從而確保機場特種車輛的維修保養工作能夠按時進行。這樣不僅能提高機場特種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了機場特種車輛的工作效率,還延長了機場特種車輛的使用壽命。
對機坪保障運行的重點車型,如行李傳送車、旅客擺渡車、飛機牽引車、客梯車、清水車、污水車、電源車、氣源車、平臺車、充氧車、除冰車等,相應的車輛操作員應進行細致檢查維護,做好徹底除塵清潔和全面的維護保養工作,確保車輛設備完好率100%。
車輛保管人對車輛應執行月檢制度,對車輛衛生、外觀、性能、維修記錄、運行狀況等逐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因季節變換可能造成的車輛設施設備性能、穩定性等方面的影響,使其適應季節變化,為生產運行做好準備,確保機坪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同時,每年應定期開展設施設備換季工作。
車輛修理人員應全面檢查機場特種車輛運行狀況,對存在問題的車輛按照清單要求進行維護保養。同時嚴格遵照車輛設備“操作、維保、檢修”三大規程,結合車輛設備季節性特點及實際運行情況,并遵循EAM系統規程管理模塊要求,對所有項目進行全面換季檢查。
培養專業水平維修隊伍不斷壯大維修骨干力量
通過教育和培訓,維修人員能夠認識到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切實加強維修技能和崗位實操培訓。維修人員作為技術型人才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只有多動手多實踐,才能真正解決實際中的難題,可以采取“老帶新”與把維修人員派送到生產廠家對不同車型故障進行系統性學習的“委外送培”等方式來提高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在實際工作中,要以理論指導實踐,再將實踐固化為經驗。這樣,再次出現同樣或者類似設備的故障時就能迎刃而解。
培養維修人員的自學能力也很重要。維修人員應自覺進行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和自我考核。定期開展自我考核,在檢驗自己對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同時鼓勵實行“比學趕超”的考核機制,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能比武活動,使維修人員樂于分享知識、經驗教訓和心得體會。
要善于把“專才”培養成“全才”。無論是“專才”還是“全才”,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練就的,除了具備過硬的理論知識外,還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技術能力和業務水平。所以,要不斷挖掘維修人員潛力,使維修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通過刻苦鉆研維修技術,由“精”轉“全”,從“專才”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才”,不斷壯大維修隊伍中的骨干力量。
目前,機場特種車輛正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給機場特種車輛維修管理的精細化提供了進入大數據時代的有利條件。各種車輛甚至是車上的單個設備,都具備移動終端的功能,結合現場使用的手持終端等電子設備,通過移動網絡,就可以實時得到車輛設備的技術狀況、使用維護的各類現場數據和信息。因此,針對現狀,各單位應及時建立維修管理的大數據系統,這樣車輛故障分析就能變得更加便捷,有效提高維修效率。
民航特種車輛維修精細化管理是保證機場運行安全的重要工作。針對當前存在的管理弱化、制度虛化、人員邊緣化等問題,大中型機場管理當局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從政策扶持、資金支持、人才籌備等方面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