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智能綠色引領未來交通”為主題的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舉辦。特性材料攔阻系統、全球航班追蹤監控系統、智慧機場全流程產品線……中國民航亮相本屆大會,集中展示了一大批充滿智慧和科技含量的創新產品。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郵政五大展區精彩紛呈,關注“大交通”格局成為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及普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民航作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與其他交通方式一道,共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交通運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設施互聯和資源共享。在這個過程中,讓“民航+”發揮更大乘數效應,推動更廣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
智慧交通的未來愿景應該是空地一體化的自由出行。在本屆大會上,五大展區內容互有交叉,諸如5G、自動駕駛、自動分揀等技術被不同的交通方式廣泛應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促進不同運輸方式運力、班次和信息對接,鼓勵開展空鐵、公鐵等聯程運輸服務。前不久,航班管家發布了空鐵聯運展示系統,打破了民航、高鐵數據壁壘,為旅客提供了可以自由選擇的多種出行方案。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好“民航+”效應,努力實現民航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提高組合效率。
“最后一公里”是旅客出行的一個難點。發揮好“民航+”的乘數效應,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并實現四維精準定制化出行。將民航的大數據與其他行業結合起來,能把旅客出行時間的分辨率提高到小時級、分鐘級甚至秒級,把步行空間的分辨率降低到百米級、十米級甚至米級,讓旅客享受更大的時空自由。旅客對自己抵離機場后的時間、地點、換乘方式了如指掌,“最后一公里”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發揮“民航+”乘數效應,能夠催生新動能,讓新技術、新理念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反過來更好地助力民航業高質量發展。今年第一季度,“賣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在河南異軍突起,業務總量增長達到500%。貨運量迅猛增長的原因便是依靠鄭州機場的航空帶動,實現了河南空陸網海“四路”融合發展。展望未來,新一輪信息技術的浪潮將重新定義航空與其他產業的關系,更新民航業的生產鏈條,進一步提高航空產業的供給質量和效率。
便捷的交通網絡是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基本設施,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要的必備條件。本屆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展示了民航與其他運輸方式百花齊放的美好愿景,有理由相信,“民航+”將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助力構建更加智慧的“大交通”格局。(《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徐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