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機長,我有幸參加了湛廬文化對切斯利·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最高職責》有聲書的錄制,我想用自己的聲音讓聽眾去感受英雄機長尋求安全之路的故事。錄音老師聽了我的嗓音,又知道我曾接受過航空無線電通話的訓練,對我非常有信心。但事與愿違,錄制過程并不順利。錄音時間一長,我的嗓音就會發干,吐字不清,錯誤百出。錄制一拖再拖,長達半年之久,最后連我也失去了信心。錄音老師告訴我,“業余選手”錄制有聲書基本上都是這樣,而一些專業的播音員錄制類似長度的有聲書只需要一兩天。
也許在錄音方面我是業余的,但作為一名專業的飛行員,我在錄制《最高職責》有聲書的過程中反復誦讀薩倫伯格機長的內心獨白,慢慢對于何為職業飛行員有了更深的理解。薩倫伯格機長就是一名真正的職業飛行員,他幾十年如一日對飛行精益求精,對自己嚴格要求,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職業與業余的區別
像專業運動員與業余愛好者一樣,職業飛行員與業余飛行員的區別很大。職業飛行員以飛行為職業,飛行不僅是為了賺錢,而是與自己的生活、修養完全融合在一起。薩倫伯格機長在《最高職責》中寫道:“飛行成為我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接受的訓練使我不能容忍任何低于職業最高標準的事情。”職業飛行員與業余飛行員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不一樣,在飛行中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對飛行的態度也不一樣。
終身學習是知識更新、知識創新對職業飛行員的必然要求。他們必須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種機會更新、補充知識,滿足快速變化的工作需要。同時,職業飛行員在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著重增強法規意識,養成良好的飛行習慣,嚴格執行標準程序。
讓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征符合職業飛行要求,這樣才能向一名職業飛行員靠攏。有的飛行員在成為機長后一味地放任自己的個性發展,不知道要通過歷練、約束才能形成職業飛行所需的個性。《最高職責》中提到,艾爾·海恩斯機長冷靜處置了蘇城空難,他與薩倫伯格機長一樣,終身不嗜煙酒,積極鍛煉,而且兩個人的性格很像,對待同事熱情,待人接物態度隨和、不卑不亢、沉穩少言,少有大喜大悲。這并非巧合。
職業飛行員要有比普通人更強健的身體和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職業飛行員的一生會經歷超過60次嚴格的體檢,任何一次體檢不通過都會讓自己的飛行生涯戛然而止。長期處在高壓、缺氧的工作環境中,生活不規律、晝伏夜出的工作特點要求飛行員必須有一副過硬的身板。堅持鍛煉并避免受傷,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成為職業飛行員的基礎。
一名職業飛行員要保證飛行安全,首先要熱愛生活,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這會讓飛行員更專注,將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飛行工作中去。薩倫伯格機長在書中大量描寫了自己熱愛家庭,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即便有再高超的飛行技術,如果沒有過硬的思想道德作基礎,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飛行員。一名優秀的老教員曾告誡年輕飛行員,飛到最后,靠的是理論功底和個人品質。也就是說,個人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飛行品質。
強烈的責任意識
飛行員無疑是一個崇高而神圣的職業。薩倫伯格機長說:“每一個從事職業飛行工作的飛行員,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歸根結底,一切為了我們的乘客。”他身體力行地為職業飛行員樹立榜樣——尊重生命,敬畏法規,懂得取舍,牢記使命。飛行員是執行航班任務機組的管理者,也是保障航班飛行安全的責任人和進行飛行操作的指揮者。這是法律賦予飛行員的崇高職責。薩倫伯格在《最高職責》中一直強調這種責任。
飛行員如何才能擁有強烈的安全責任意識?這應該從剛開始飛行時做起,認真嚴謹地對待每一次飛行,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對待標準程序就像對待生命一樣。在飛行中,飛行員要把飛行動作做標準,把飛行程序做規范,把飛行要求做到位。每名職業飛行員都應該像薩倫伯格機長一樣,擁有嚴謹的飛行作風,在飛行時有統一的動作、程序、標準,有合理的機組搭配相互彌補不足、糾正錯誤,從而長久地保證飛行安全。
現在職業飛行員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安全壓力。保證飛行安全時間越長,離下次事故越近。因為安全持續時間越長,人們的警覺度會有所降低,思想也會麻痹。墨菲定律表明,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要用良好的飛行習慣、嚴謹的飛行作風和成熟的安全制度來保證飛行安全,讓自己少犯錯誤并糾正錯誤,防止小錯釀成大錯。
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都希望像薩倫伯格機長一樣創造哈德遜河奇跡,但每一名飛行員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飛行一輩子。其實,安全與危險、職業與業余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保持對飛行的敬畏之心,防松懈、防麻痹、反違章,堅持標準操作程序,職業永遠比業余專業。
在國外,我們強調飛行員的職業精神;在中國,我們換了一種說法,叫飛行員的作風建設。2018年新年伊始,民航局提出,飛行員的教育養成與職業養成要貫通,將作風建設貫穿每名飛行員職業生涯的全過程,把好飛行作風建設關。
保證飛行安全,除了要養成良好的飛行習慣之外,更要有嚴謹的飛行作風。這是職業飛行員必備的素質,能保證各項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讓機組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的頭腦,準確判斷、正確處理、化險為夷。飛行界有一句俗話:“身體是飛行員的本錢,技術是飛行員的基礎,作風是飛行員的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講,飛行作風已經超越了飛行技術,成為現階段保證飛行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對卓越的不懈追求
薩倫伯格機長在《最高職責》中寫道:“是我的一生讓我安全地把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他在一生中作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為應對發動機故障做好了準備。讀完《最高職責》,我對飛行員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飛行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淵博的知識和從飛行經驗中積累而來的判斷力,還要有一種對于飛行、對于卓越的不懈追求。
如果一名飛行員失去了對飛行的熱愛,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認為這就是一份工作,那么就等同于把自己當成一名業余飛行員。在工作中,我遇到的優秀飛行員必然是不斷學習、善于總結、不斷提高飛行技能的人。像薩倫伯格機長那樣,他們對待飛行秉承著一種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輩子都要研究它、熟悉它、喜歡它,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從而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飛行員。其實,飛行工匠精神的核心和本質,就是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認真嚴謹地對待每一次飛行,重視每一次飛行,就是對飛行的專注。
薩倫伯格機長從小就熱愛飛行,他也非常慶幸自己從事了喜愛的工作。他在書中說,他尊重那些在飛行工作中恪盡職守、有著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能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的人,他也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因為這就是職業飛行員的典范。
薩倫伯格機長是幸運的,他與他的機組付出了最大努力,展現了平時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他們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最終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作為飛行員,我們必須時刻盡力做對、努力做好,保證安全永遠是我們的最高職責。
我終于完成了薩倫伯格機長《最高職責》有聲書的錄制。錄音老師鼓勵我,雖然我在錄音方面是業余的,但作為一名職業飛行員,我對薩倫伯格機長這樣一名職業飛行員的成長和生活的領悟是專業的,也許能讓更多聽眾沉思,悟出一些飛行和人生的道理。我點了點頭。其他人的收獲我不知道,我認真讀完這本書,對如何成為一名像薩倫伯格機長那樣的職業飛行員有了更深刻的領悟。(《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特約撰稿人姚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