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李芳芳 通訊員楊曉天 報道:11月22日~23日,民航局空管局和國際民航組織亞太辦事處聯合在江蘇南京舉辦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空管自動化系統發展論壇。民航局空管局在論壇上宣布,到2021年底,中國民航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現空管自動化系統主備用設備實時同步運行,目前已出臺相關行業運行標準。中國空管自動化主備實時同步的經驗和做法,將為亞太地區民航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空管自動化系統是民航空管實施對空指揮的核心系統,被喻為空管系統的“心臟”,在保障飛行安全、縮小飛行間隔、提高空域資源利用效率、確保航班正常準點等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隨著亞太地區航空運輸事業的蓬勃發展,空中流量持續快速增長,管制員對空管自動化系統的依賴也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自動化系統容不得任何疏漏。尤其是在高密度、大流量的運行態勢下,要確保安全,必須做到主備系統實時同步。
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李其國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空管自動化系統主備實時同步的經驗是中國民航為國際民航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在論壇上分享的中國民航空管的經驗和標準,有助于推動亞太地區民航業安全、高效、綠色、經濟發展,并幫助國產自動化系統持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據悉,中國民航空管自動化系統經過20多年發展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陋到精細,從生澀到成熟,逐步打破了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成為安全可靠的綜合性系統。民航空管系統目前已在44個管制運行現場部署80余套,基本達到了每個管制運行現場空管自動化系統主、備兩套系統配置,并且系統的功能和架構也十分完善。
但是,長期以來,主備系統數據不能同步也影響著空管單位的使用效率和運行。“比如主用系統故障期間,啟用備用系統指揮。但是在主用系統排除故障后,由于主備用系統數據不同步,管制員無法切換回主用系統,這就影響了實際運行效率。”業內專家介紹,實現主備用系統數據實時同步,讓管制員在主備系統中能自如切換,成了國產空管自動化系統廠商和民航空管系統共同努力的方向。
為此,自2012年起,中國民航陸續開展了主備同步的研究和測試,于2015年發布了相應的技術標準。目前,我國空管已有16個運行現場實現了主備自動化系統實時同步,并且計劃在2021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現。
主備用自動化系統信息同步是空管系統信息同步建設的一部分。近年來,中國民航空管為不斷提高管制運行效率,大力推進管制運行信息交互,還積極建設了電子進程單系統、飛行計劃處理系統、數字空管系統及其他管制運行信息系統和支持系統,以充分發揮自動化系統的相關核心功能的作用,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空地一體化協同工作體系,實現無縫對接。
此外,中國民航積極響應國際民航組織倡議,大力推動S模式技術和ADS-B等新航行技術的研究、論證與應用工作。按照相關計劃,到2022年12月,我國的空管自動化系統將可以全面實現對S模式及ADS-B數據中信息的處理與應用。
“中國民航空管致力于破解當前存在的移交不暢、覆蓋不足、協調困難等難題,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的舉辦,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亞太各國在空管自動化系統的行業標準、技術研發、技術咨詢等方面達成共識,開展更廣泛的技術交流和戰略合作,攜手推進技術進步與發展應用。”李其國說。
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民航組織、各地空管局以及相關產業界的100多名代表,在論壇上就亞太地區空管自動化系統整體規劃與設計、飛行數據同步與系統互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