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報道:青藏高原5380米高空,空氣密度僅為平原的60%。一架銀灰色無人機穩穩懸停,30公斤重物在吊索下紋絲不動,持續飛行15分鐘后精準回落——近日,西安天翼科技集團JDY-100B重載無人機的這一壯舉,不僅刷新了多旋翼無人機高原運載能力的歷史紀錄,更顯示著中國在重載無人機領域的技術領跑地位。
極限測試的背后,是跨越11078公里的征途。四人組成的試飛團隊駕駛廂式貨車,載著JDY-100B從西安出發,途經蘭州、青海、新疆,穿越600公里無人區,最終抵達西藏那曲安多縣多瑪鄉的測試點。當最大起飛重量221公斤的無人機騰空而起時,其100公斤的有效載荷潛力在高原環境中得到完美釋放,30公斤重物的穩定運輸表現遠超同類型產品在高海拔地區的常規水準。
業內普遍認為,高原試飛是對無人機性能的終極考驗,高海拔地區的極寒氣候會導致電池容量驟減,復雜陣風與風切變時刻威脅飛行穩定,而空氣稀薄更會使旋翼升力大幅下降,通常每升高1000米,無人機載重能力就會損失10%~15%。為攻克這些難題,JDY-100B集成了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優化設計的旋翼系統提升了低氣壓環境下的升力效率,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可動態調節能量輸出并應對低溫影響,多傳感器融合算法則能實時規避氣流干擾。
本次高原測試采用了階梯式驗證方案,除5380米的極限海拔外,團隊還在2900米、3200米等不同高度開展了多輪測試。在每一個測試點,無人機搭載的精密拉力傳感器都會將飛行姿態、動力輸出、電池狀態等數據實時傳回地面,經分析顯示,其在大幅度盤旋、高速飛行、應急拋投等多個科目中均表現穩定,各項性能指標完全達到設計標準。歷經15天的密集測試,JDY-100B最終完成了全部驗證項目,為飛行控制算法優化、動力系統能量分配、物資拋投精度提升等積累了寶貴的高原實測數據。
這一突破并非個例,而是中國重載無人機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中國無人機已從單一飛行工具升級為連接物理與數字世界的智能節點,在物流、救援、電力等領域構建起萬億級應用場景。從珠峰尼泊爾側運送登山物資的運載機,到瀘定橋旁輸送電力器材的無人機,再到如今刷新紀錄的JDY-100B,中國產品正以不斷完善的“全場景適應”能力改寫行業認知——正如業內專家所言,既能在5000米高原運物資,又能在城市間送快遞,正是技術成熟度的最佳證明。
更值得關注的是,技術突破正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2025年中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其中工業級應用占比超60%,而80~120公斤級純電運載無人機需求正呈爆發式增長。JDY-100B的成功試飛,不僅為高原物流、應急救援、電力巡檢等場景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更推動中國重載無人機向性能領先、成本普惠的方向邁進。
試飛團隊帶著成果凱旋,JDY-100B的技術參數已納入下一代產品的研發數據庫。在5G、AI、新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下,這架從高原起飛的無人機,正承載著中國科技的未來,向更廣闊的天空躍進。(編輯:李佳洹 校對:許浩存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