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胡夕姮 通訊員賈賽 報道:近日,常州奔牛國際機場基本建設和保障部“晨風”QC小組自主研發的“拖掛式無人機作業平臺”正式獲批實用新型專利。該平臺車將植保無人機作業由“多車多人”簡化為“一車雙人”,標志著飛行區無人機管理跨入標準化、高效化新階段。
過去,常州機場配備的1臺T20植保無人機,每次執行作業任務都需調動平板車、清水車、充電車“三車聯動”,同時配備飛手、配藥員、駕駛員“三人協同”。這種傳統作業模式不僅流程繁瑣,還存在人力成本高、準備時間長、設備調度復雜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作業效率。
“晨風”QC小組從實際需求出發,巧妙利用貨運平板和廢舊除冰液桶進行改造,打造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拖掛式平臺:平臺下層科學布置發電機、藥桶、加藥泵,實現充電、配藥、加藥等關鍵操作一體化整合;加裝無人機防滑停機坪與鎖銷,確保無人機起降過程穩定安全。通過這一創新設計,作業準備時間大幅縮短,人力配置從3人精簡至2人,所需車輛也由3臺整合為1臺,顯著提升作業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常州機場供圖)
下一步,“晨風”QC小組計劃將這一創新成果深度融入日常鳥害防治工作。依托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實時數據,不斷優化迭代作業流程,力求讓鳥擊防范工作更加精準、精細、到位,為機場飛行安全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此次“拖掛式無人機作業平臺”的研發與應用,不僅體現了常州機場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積極探索,也為行業內無人機作業的高效化、標準化提供了有益借鑒。(編輯:李季威 校對:張彤 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