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交通運輸部以2017年第34號令頒布了《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簡稱《規定》),并將于2018年1月19日起正式實施。我們知道,自從2005年民航總局發布了《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為民航放寬民營資本準入制定的規章,自頒布以來,對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國有和非國有主體投資民航業、規范民航企業之間的投資行為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由此引發了2005年第一輪民營航空開放潮,民營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在這段時間先后誕生了吉祥航空、春秋航空、東星航空、奧凱航空等一批民營航空公司,其中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深圳航空在2005年進行了一系列股權轉讓后也成為民營資本控股的航空公司,一時間民航業成為當時民間資本的新寵兒。
數年之后,誰也不曾想到當2005年獲得經營許可的鷹聯航股權盡數轉讓,奧凱航陷入停航事件。2006年獲得經營許可的東星航,則被裁定破產。這時所有人心里都打了一個問號:中國民航業是否會回到國有壟斷時代?民航能否擺脫國進民退的怪圈?與此同時,政府也在思考國家開放民營航空公司做法有沒有錯誤?在2005年中國首次向民資開啟航空大門的時候,因為誰也沒有想到會出現今天的困境。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當時主要的目的是打破國有的絕對壟斷,為乘客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和提高民航業的整體效率。但卻忽視了民營航空公司存在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現實狀況。

眾所周知,航空業屬于高資產高負債行業,引進飛機的成本動輒成百上千億元,資金大多需要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融資渠道完成,相對于國有航企來說,民營航企本來注冊資本低,機隊規模小,股權結構分散,抗風險能力弱,加上2008年自然災害、航油成本劇增,特別是那場影響甚遠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大部分民營航空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和債務,在內外交困下,大部分民營航企要么被國有航空公司并購重組,要么就破產清算,為此第一波民營航企大部分以此結局,如今僅存的也就是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奧凱航空等企業。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東星航破產、鷹聯航、深航被并購重組、奧凱航停航后也被其他民營企業接盤收購。數年之后,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卻能突出重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主板上市企業,不得不讓我們刮目相看,其中春秋航空成為中國航空業中民營資本的“第一股”,也是中國首家低成本航空上市公司。

從2013年開始民航局逐漸加大民航經營權的開放力度,在客運方面先后批準瑞麗航空、青島航空、浙江長龍航空、九元航空、龍江航空、云南紅土等航空公司的籌建,這標志著繼2005年第一輪民營航空開放潮后,中國民航市場的第二波民航發展高潮的到來。其中九元航空是第一輪成立的民營航空企業--吉祥企業旗下的低成本航企,而在貨運方面圓通、龍浩等民營企業也相繼成立航空貨運公司,開始全面進軍航空物流產業。另外不得不提的是2009年籌建成立的順豐航空在歷經數年后的發展,如今在湖北鄂州自建貨運機場,以期打造中國的孟菲斯貨運機場,這也將是新中國首個專門的貨運機場。盡管此時距離第一輪民營航空開放潮已經過去了近十多年,但對于民營企業進入航空領域仍困難重重,挑戰不少。2016年下半年,隨著民航局發布的《關于加強新設航空公司市場準入管理的通知》意味著航企審批收緊,因為除了嚴格控制新設航空公司,對支線航空轉干線、全貨運航空轉客運,都規定了更嚴格的限制條件。如深圳寶能集團注冊成立的前海航空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未能在民航局收緊審批前拿到籌建許可。通常對于很多希望進入民航運輸業的資本來說,都是通過先成立支線航空或者貨運航空的形式介入,因為支線航空和貨運航空一直是民航局鼓勵投資的兩個領域。
另外,相對于2005版的“民航投資新規定”來說,最新的的投資規定進一步放開行業內各主體之間的投資限制,除規章明確規定的投資公共航空運輸、民用運輸機場、空中交通管制系統、航空燃油銷售儲運加注方面的限制外,國內各類主體投資通用航空、通用機場、飛機維修、貨運倉儲、地面服務、航空食品生產銷售、計算機訂座系統服務、航空結算及民航其他相關項目,均無投資準入限制。在機場方面,除了需要特別管理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樞紐機場以及戰略機場外,全面放開通用機場和行業其他主體之間的相互投資;而且在新規定第八條也特別提到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投資建設或者運營民用運輸機場等方式,由此可見PPP,BOT等模式將會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到運輸支線機場特別是通用機場項目建設中來。加上國務院此前專門出臺指導意見,決定大力促進民間通用航空業發展,計劃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此次新規投資準入進一步放寬,加上近年來國務院、民航局、發改委等各部委都在積極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作為民航兩翼之一的通用航空也值得社會資本關注,如近年來越來越熱的航空醫療救援、通用機場投資開發等將更加普及應用到關乎國計民生領域,民營資本將有更多機會分食一個萬億級大蛋糕。
另外,相對于十年前來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更加包容開放的國家,中國民航在踐行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時起到至關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今天的中國,也將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姿態的傲立于世界的東方,真正實現由民航大國走向民航強國的偉大目標。(作者溫新壽 系中民正陽通用航空機場投資有限公司華南區負責人、中國民航網智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