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2號上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和歐盟總部附近的馬爾貝克地鐵站發生爆炸,共造成35人不幸罹難,超過300人受傷。
據BBC報道,在當天襲擊布魯塞爾機場的爆炸發生于機場的出發區,并當場造成14人死亡。為此,布魯塞爾機場緊急關閉并清空機場,所有進出布魯塞爾機場航班全部取消或備降。而據地方媒體報道稱,在機場發現了更多未爆炸的炸彈。為此,當局已將布魯塞爾的安全警報級別調升至最高級,比利時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隨后法國召開了緊急會議,吸取巴黎暴恐襲擊事件的經驗教訓,提高了機場、地鐵等公共場所的安全級別,防范法國境內也發生類似襲擊事件。
據美國官員推測布魯塞爾機場爆炸事件為恐怖襲擊,是對去年巴黎暴恐襲擊參與者被逮捕的報復,事后不久,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宣稱對此次事件負責。縱觀過去,我們不難發現由2015年的法國巴黎暴恐襲擊案再到15年前的美國9·11事件;再由兩年前的3·1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再到今天的布魯塞爾機場爆炸事件,事實一次又一次的向世人證明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公敵,也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威脅,其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恐怖活動還對我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近年來,受國際恐怖活動的高發、境內外“東突”勢力滲透煽動的影響,我國國內面臨的暴恐活動威脅越發嚴峻,這給我們民航安全工作帶來諸多挑戰和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做好民航安保尤其是機場安全保障工作已經成為整個民航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此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并經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予以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首部反恐怖主義法。該法將反恐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從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的認定到情報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以及應對處置措施都給出了較為具體的指導性綱領,而制定反恐法不僅是我國的現實安全需要,也是我國承擔國際責任的需要。
盡管事件未在我國內地機場上演,但在此次事件中暴露的全球機場安全隱患問題卻不容忽視。但此次暴恐事件也讓各國政府開始重新考慮機場的安全問題,尤其是民用機場公共區域的安全防控問題。
我們都知道過機場安檢的安全系數,是所有出行安檢當中最嚴密的,卻又為何還會出現這么大的安全漏洞?機場的安保措施應該怎么做才能預防布魯塞爾機場暴恐襲擊在我國內地機場上演?所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筆者就此結合之前從事民航安全一線工作的經驗,來簡要分析和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以饗讀者,希望能從中對民航安全工作有一些啟發。
(1)轉變安全管理理念,全方位加強機場安全措施。
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無論是布魯塞爾機場爆炸事件還是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機場到達大廳的致命襲擊,仰或是7·20首都機場爆炸案,其共同點在于發生地都是在機場的公共區域,這不同于傳統的機場控制區,該區域也屬于機場安全的較為薄弱部分,同時人員密集程度和流動性絲毫不壓于機場隔離區。
傳統意義上,我們過多的把空防安全重心放在了航空器以及機場隔離區內,卻忽視了同等重要的機場公共區域的安全防控。為此,我們積極轉變安全管理理念,實行兩手抓,一手抓機場控制區的安全管理,一手抓機場公共區域的安全防控,兩者一個都不能少。所謂找問題要找源頭,空防安全的隱患大都是來源于地面,只要把地面的安全隱患降低到最少,那么空防安全事故的概率將極大的降低。為此,我們有必要積極轉變安全管理理念,既要機場控制區的安全,也要機場公共區域的安全,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強機場的安全措施,把安全隱患控制在最小化。
(2)建立全球地區人員風險等級評估體系,提高機場反恐防范能力。
眾所周知,有影響的恐怖事件,以民航、鐵路等交通樞紐為目標的居多,對飛機、地鐵等交通工具的影響巨大。但無論是哪類恐怖份子,其在制造恐怖襲擊事件之前必定接受過相關思想的蠱惑,或者前往恐怖活動活躍的地區參與訓練,因此,機場當局應該積極主動與我國公安部門,國家情報機構,尤其是和公安部反恐專員的銜接,重點關注來自和前往危險地區的航班旅客,做到信息共享,以此來提高機場的反恐防范能力。建立全球地區人員風險等級評估體系,其更能加強機場當局的反恐怖情報信息分析研判,做到精確打擊,著力提高預知預警預防能力,努力把暴恐活動摧毀在行動之前,從而提高整個機場乃至民航的反恐防范能力。因此,建立全球地區人員風險等級評估體系顯的尤為重要和迫切,同時這也是一項多部門、多基礎的綜合協調工作,前期的基礎性工作較大。
(3)強化機場SMS管理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反恐防范工作。
目前,大部分機場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管理體系,但其往往千篇一律,面對當前民航安全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們有必要把反恐防范工作納入到機場的安全管理體系中來,并加以重視。我們可以結合此前公安部反恐局制定的《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結合民航安全和機場運行的實際特點,制定出適合機場的反恐襲擊手冊,并加強在機場內部人員的學習和培訓,以此加強機場內部人員的防范意識、警惕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此外,機場還應加強公共安全區的人員巡視力度和對機場附屬設施和運營單位的反恐防范工作,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種安全防御機制。
(4)多方協調,靈活多變積極穩妥處置涉恐虛假恐怖威脅。
在過去五年,我們民航收到不少的虛假恐怖威脅,在收到相關預警信息后,堅持民航安全,機場先行的原則,積極核實和處置涉恐信息,并注重做好應急處置過程中的輿論引導和發布工作。首先應加強內部安全防范,在形成外松內緊安全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協調,多方聯系,仔細甄別涉恐信息的真實性,確定信息的真實性,則啟動安全聯動機制,聯合公安、駐場武警、機場安檢等多部門的強力機關,努力把暴恐源扼殺在搖籃中;如若為虛假信息涉恐則絕不姑息,嚴懲不貸,考慮將其納入民航安全黑名單。無論信息的真實與否,機場應同相關部門統一口徑在適當時機向公眾說明和解釋,在處置過程中堅持靈活應變原則。特別注重在事件處置完畢后,及時做好善后總結等工作,再次明確處置過程中各駐場單位的職責。
(5)加大對民航安全建設能力的資金支持,推廣現代技術在民航安全工作的應用程度。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迅猛發展,這在促進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們民航安全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縱觀國際上的案例,我們發現不少暴恐份子在利用現有安檢技術的漏洞借助新科技和新技術,一直在伺機尋找機會將危險爆炸物帶入機場控制區和航空器上,雖然最終都被截留,但這一現象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有人建議在乘客通過大門或旋轉門時可對其進行篩查的技術,但是,在進入機場航站樓之前增設檢查設備及其它措施將會大大增加成本。
為此,我們有必要加大對民航安全建設能力的資金支持力度,優先保障民航一線安全建設的資金投入,保證資金用在實處,杜絕安全建設資金的閑置和挪用,以此來不斷提高我國民航安全技術的更新換代,借此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暴恐襲擊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的犯罪特點。
(6)創建良好條件,留住優秀人才。
在當今社會,就現代技術在社會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而言,人的作用始終是第一位的,因為只有人的因素才能直接和最終決定現代科技的效能和走向。無論是強化機場SMS管理體系建設還是加大對民航安全的資金支持,其最終還是需要人去實踐和執行,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人在整個民航安全發展中的能動性和重要性。為此,針對當前我國民航安全人員,尤其是一線民航安檢人員流失嚴重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加以重視,根據每個地區的差異性和員工的意愿性,探索制定出適合民航安全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劃,在以人為本環境下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我國民航安全發展中,實現以良好的條件留住人,以優越的環境吸引人的發展氛圍,只有把人留住,我們才能談我國民航安全的長遠發展。
今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面對當前民航安全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民航安全的任務也更具時代特點。在穩定壓倒一切的今天,民航安全顯的尤為重要,如若安全沒有了保障,在此基礎上談任何發展有如鏡中花,水中月一樣不切實際。作為戰斗在民航安全第一線的民航機場安檢,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針對當前民航安全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深入改革,改錯糾正,為把中國實現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貢獻一份力量。同時,我們也必須深刻的明白和認識到:恐怖主義已經是全球安全的重要隱患,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任何行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民用航空作為國家的窗口行業更是如此。為此,我國民航安保部門除了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同時著手外,更應積極提高實戰和反恐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創新民航反恐工作體制機制,從而最終杜絕類似布魯塞爾機場暴恐襲擊在我國內地機場上演。
備注:
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溫新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