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報道:科技賦能城市治理的浪潮中,銀川市邁出了堅實且創新的一步。4月以來,備受矚目的“鳳眼慧瞰”低空無人機公共服務應用項目取得重大進展,8座應用場站的建成,宣告銀川市自然資源監管正式步入“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的全新階段,實現5分鐘快速響應飛行與低空巡檢全視角覆蓋。
“鳳眼慧瞰”項目深度融合先進的無人機技術與衛星遙感能力,構建起高效智能的監管體系。在銀川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操作室內,工作人員能夠對無人機飛行狀態進行全程實時監控。以往依賴人工巡查、車輛巡航以及固定探頭拍攝等傳統監管手段,如今已華麗升級為“空中+地面”的立體監管模式。工作人員于操作室遠程下達指令,無人機即可在短短三五分鐘內迅速飛抵目標區域執行任務,不僅大幅提升了監管的時效性,還極大地降低了人力與物力成本。
這一創新應用在實際場景中展現出強大的實用性與靈活性。技術人員舉例說明,當暴雨致使路面積水時,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抵達現場前,無人機能夠快速對巡檢區域地表狀況進行拍攝呈現,為保障交通順暢提供關鍵信息支持。而且,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一旦捕捉到可疑情況,后臺系統便會立即自動報警并完成拍照取證。工作人員可即刻在操控室遠程操控,實現無人機定點懸停、放大疑點、精準識別,不放過任何潛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的功能遠不止于此。通過搭載探照燈、喊話器等多樣化設備,它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作業需求。例如,配備紅外熱成像相機后,憑借高分辨率成像能力與AI圖像識別技術,無人機可突破時間、空間和環境的限制,敏銳捕捉任何細微的溫度變化。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林草防火、人員救助等工作領域,它都能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守護城市安全與自然資源的“空中衛士”。銀川市“鳳眼慧瞰”低空無人機公共服務應用項目的落地,正以科技力量為城市精細化管理與自然資源保護保駕護航,開啟了城市治理的全新篇章。(編輯:孫文瑾 校對:張彤 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