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楊群峰、路濘:2024年8月,陜西省科技廳正式批復同意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建設秦創原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這一舉措推動了無人機產業的快速發展,并為低空經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
深耕發力,方能厚積薄發。2025年2月28日,西咸新區舉行“搶灘新質藍海,擘畫低空未來”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正式揭牌,一批產業項目集中落地,項目總金額達27億元。
期間,《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低空經濟產業自主認定試點實施方案》正式發布,西咸新區低空經濟(無人機)產業聯盟、西咸新區低空檢驗測試綜合服務聯盟理事長單位正式授牌,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西安低空氣象綜合試驗示范基地揭牌,為低空經濟產業的人才培養、產業創新提供有力保障。這標志著西咸新區在低空經濟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協同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低空經濟與無人機產業的深度融合
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在應急救援、物流運輸、氣象探測等領域,無人機已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例如,在2023年7月湖南郴州特大暴雨救援中,西安探索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成功提供了通信信號和現場實況,極大提升了救援效率。此外,無人機在森林消防、海上巡檢、邊境巡邏等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正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無人機產業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承載,涵蓋了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及延伸服務等全產業鏈。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依托秦創原總窗口和區域內多所高校的科教產融優勢,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致力于打造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
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是西咸新區聯合陜西電信打造的省內首家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基地位于西安市長安區昆明池景區西側,場地面積101畝,獲批空域使用面積約78.5平方公里。該基地集研發試制、檢測驗證、試驗飛行、適航服務、飛手培訓等功能于一體,不僅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配套支撐,還搭建起科教融合的互動橋梁,促進了產業生態的培育與創新。
規劃顯示,未來三年灃西新城將通過聚集無人機創新平臺、轉化科技成果、招引產業項目,實現無人機產業集群效應凸顯,形成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無人機終端產品將在氣象探測、應急救援、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實現商業應用,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無人機產業創新集群。
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創新模式
西咸新區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建設特色可概括為“1+4+X”模式。其中,“1”代表政、校、企三方共建機制,整合產業、創新、教育、人才資源,打造以無人機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地;“4”代表四個功能單元,包括前沿技術策源、龍頭企業引領、配套企業聚集和成果轉化加速,構建完整的無人機產業生態;“X”則代表產業輻射鏈群,協同全省低空經濟產業鏈群,實現資源互補、共同發展。
目前,灃西新城已匯集西安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鎮、西安理工大學科創城等優質科教資源,重點招引無人機整機企業7家,配套企業近30家,初步形成了無人機全產業鏈生態。未來,聚集區將重點招引先進復合材料、新型電池、動力裝備等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無人機飛控、導航、數字地圖、仿真系統等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打造國內外領先的無人機前沿技術策源地。
低空經濟的廣闊前景
西咸新區還積極推動無人機在物流配送、河道巡檢、警用安防和消防救援等場景的應用。通過空地協同無人配送,無人機在提升配送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了成本。這些應用場景的落地不僅拓展了低空經濟的應用范圍,也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西咸新區通過與中國電信陜西公司等企業的合作,積極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無人機試飛基地建設以及低空應用場景的打造。中國電信陜西公司已在新區開展無人機試飛基地相關設施建設,計劃在2024年6月前打造不少于10個低空創新應用場景,并在3年內形成西咸低空產業聚集區,產業規模預計超過50億元。
此外,西咸新區還發布了《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人才”低空經濟產業自主認定試點實施方案》,成立了低空經濟(無人機)產業聯盟和低空檢驗測試綜合服務聯盟,為低空經濟產業的人才培養和產業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無人機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建設推進,西咸新區將在低空經濟領域率先成形起勢,打造西部低空經濟發展先行示范區。未來,西咸新區將繼續依托秦創原總窗口的創新集成優勢,推動無人機產業與低空經濟的深度融合,加速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為陜西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區域競爭力的提升注入新動能。
未來已來,西咸新區正以無人機產業為引領,擘畫出一幅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編輯:金杰妮 校對:孫文瑾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