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以四川甘孜為代表的橫斷山區,高海拔、多峽谷、地形起伏劇烈的自然環境,使得傳統物資運輸只能依靠“人背馬馱”,效率極低且風險極高,這一狀況長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夠檢驗運載無人機的技術性能”。秉持這一信念,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疆”)在這里找到了無人機運輸的天然試驗場。大雪封山時,無人機空中“御劍”,輕松將高壓線上的冰層敲下;在森林山火現場,無人機快速響應,向被困群眾和一線救援人員“生命補給”……隨著大疆不斷深入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甘孜地區已經在不同作業領域迎來了生產力變革。
向高而飛 搭建“空中郵路”
在大渡河畔,一條長達18公里的山路盤旋爬升。翻過這條“手掌路”,人們才能到達一座“世外桃源”——擁有2000多位常住居民的茶馬古道驛站、藏族聚居村腳烏村。
針對這些散落在高山峽谷間的偏遠村落,大疆旗下運載團隊(以下簡稱“大疆運載”)探索了縣到鄉、鄉到村末端的運輸投遞路徑,打造了獨特的“云端投遞員”服務。隨著一架大疆FC100無人機騰空而起,沿著設定好的線路,僅10分鐘之后,無人機就將快遞郵件送達腳烏村。

人攀高原,容易“高反”;同樣,無人機想在“缺氧”的高原振翅,也要面對“攔路虎”。“就像運動員在缺氧的環境下進行負重奔跑,在空氣稀薄的高原,無人機需要不斷提升電機速度來維持旋平,這會降低無人機的續航和載重能力。”大疆運載解決方案工程師徐小珂介紹,“通過技術革新,大疆對運載無人機進行了整機優化。大疆FC100采用增大直徑的碳纖維槳葉,槳盤可以在相同轉速下“捕獲”更多空氣,產生更大升力;而通過優化翼型,還能提高氣動效率,降低無人機的功率損失。”
此外,電池系統也是用戶關注的重點。FC100設置了電池保溫箱,能將電池加熱至最佳工作溫度并持續保溫,保障其在嚴寒地區的穩定性能。在雙電模式下,兩塊電池也可互為備份,保障應急飛行。當面對峽谷中的瞬時斷流及強風時,飛手還可啟動無人機的自動消擺功能,讓無人機和貨物進行相對協同的運動,保持飛行姿態,提高調運效率。
如今的腳烏村通過鄉村旅游盤活了生態資源,吸引不少“新村民”前來投資民宿,大疆與當地郵政開展的這條常態化合作運輸線路也越來越繁忙。而在湖北宜昌秭歸多山陡峭的臍橙產區,“00后”飛手小宋也借助大疆農業無人機成功破解復雜地形下的運輸瓶頸,實現單日作業收入提升30%。
一條“空中郵路”,讓運輸不必受制于“之”字形的盤山公路,而是以點對點的直線配送,實現了從“小時級”到“分鐘級”的跨越。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系統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英勛表示:“消費端是拉動經濟的“牛鼻子”,運載無人機的應用必須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建立聯系,才能成為驅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技術賦能 照進千家萬戶
在川西高原,一座座“超級電站”巍然屹立,一根根能源動脈飛架在藍天白云之下,將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送至千家萬戶。
據統計,我國超高壓輸電線路總里程達4 萬多公里,這其中有相當比例的山地輸電站。大疆運載業務負責人金昊介紹:“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甘孜地區的電力工人常常要背負材料或工器具翻山越嶺,才能完成日常巡檢、應急搶修等作業。這些行業的痛點,恰恰蘊含著產業升級的機遇。”
“山風凜冽、顛簸難行、冬冷夏熱,有時為了查看山頂的一座電塔,上山下山,一整天時間就沒了。”川西高原輸電運維工程師田力回憶道。
2023年10月,康定到丹巴一條線路須進行大修技改,傳統的肩挑背扛已經不能滿足任務重、強度高、時間緊的作業運輸要求。在此情形下,大疆無人機承擔起絕緣子、金具、工具等檢修物資的精準運輸任務。無人機從山腳的公路旁直接起飛,直線飛抵鐵塔塔基,解決了運維作業中最為艱苦的“最后一公里”物資投送難題。“當時,我們只使用了一臺 FC100,在10天時間內飛行了165 個架次,完成了4噸物資的運輸,整個過程中沒有一片絕緣子損壞。”田力介紹。
在帶電作業中,無人機的作用更加凸顯。在高海拔地區,進入強電場后,帶電作業的操作要非常規范。如果由技術人員攜帶運輸物資,其體能消耗很大,動作就容易走形;而在森林里穿梭,也會使絕緣工具等受潮,帶來生命安全的風險。此外,帶電作業只能在良好天氣下進行,使用無人機可以大幅縮短物資運輸時間,更好地利用時間窗口。
據了解,近3年來,大疆運載致力于構建全面、可靠的運載產品與解決方案,將甘孜地區的電力檢修物資運輸效率提升 80%以上。在電力行業,除基礎運輸功能外,運載無人機還可作為高效可靠的飛行平臺,持續拓展創新應用模式與智慧化場景,如通過裝載專用X光設備為輸電線進行探傷檢測,或配合機械臂實現遠程精細操作。2024 年春節期間,四川多地遭遇了雪冰凍天氣,工作人員在多條線路上使用運載無人機懸掛特制的除冰棒,代替人工開展除冰作業。以既有的公路網絡作為支點,無人機運輸實現了對生態敏感區域的“零打擾”,這些新“蜀道”大大增強了甘孜地區輸電線路的“免疫力”。
在金昊看來,運載無人機的經濟價值是被市場不斷檢驗出來的。從城市到山地,先載物后載人,運載無人機的實際應用場景非常多樣化,所面臨的環境和工作任務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無人機企業深入行業一線,不斷洞察客戶使用需求,打磨具有足夠勝任力的產品。”
生態重構 打造“技術生力軍”
受地震頻發、極端氣候及復雜地質條件影響,甘孜地區地質災害易發、頻發。在因地震、泥石流、雪崩等災害導致道路中斷、形成“生命孤島”的危急時刻,運載無人機能快速響應,向被困群眾和一線救援人員投送藥品、血液、食品、應急設備等關鍵物資,成為無可替代的“空中生命線”。
2024年3月,在雅江縣山火現場,消防人員利用大疆運載無人機FC30開展滅火救援。在海拔超過3500米、最大坡度接近80°的山地間,FC30一次次飛躍高山,將滅火水泵、水袋及各類應急救援設備送入到火災現場,為及時控制山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憑借強大的避障、長續航等能力,運載無人機賦予了社會公共服務一種突破地形約束的抵達能力,真正實現了“使命必達”的承諾。徐小珂介紹,新一代運載無人機FC100配備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五目魚眼視覺系統,在黑暗環境中也能有效檢測障礙物,實現精準避障。此外,在無網絡信號或信號不穩定的山區,FC100可按照提前設定好的航線,依靠衛星定位實現自動飛行。即使在飛行中發生貨物纏繞、炸機等異常情況,FC100將觸發主動棄繩機制或打開降落傘,進一步保障人、機與現場安全。
“目前,甘孜地區利用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大型固定翼無人機的不同優勢,形成了救援‘技術生力軍’。在緊急情況下,救援人員還可以向現場投遞牽引滑輪、防墜護具等,通過無人機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位置。”甘孜州政務無人機中心工作人員閻譚介紹。
目前,僅甘孜一地,就可覆蓋郵政物流、電力運輸、應急救援、山地工程建設、特色經濟運輸、水域救援等核心應用場景。金昊認為,規模化、智能化的無人機運輸網絡將成為新一代關鍵基礎設施,深度融合能源、測繪、安防等各類業態。大疆將持續參與技術標準建設,推動整個產業體系的升級與效率飛躍。
“從技術突破到行業實踐,從法規體系的堅實支撐到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我們完全可以說,天空才是極限。要達到這樣的高度,無人機企業必須堅持負責任的創新,加大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才能擁抱由無人機推動的更互聯更高效的美好未來。”王英勛表示。(《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田以丹)(編輯:王亞玲 校對:金杰妮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