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張帥、袁翼倫 報道:自2020年成都航空C909首降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以來,這座承載著“嶺東門戶”歷史使命的機場,以“促國產民機建設”為己任,實現了C909機型“起降量全國最多、靠橋率全國第一、準點率穩居前列”的亮眼成績。
C909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飛得好”,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機場精準匹配機型特性、深度契合區域需求、全鏈條優化保障的系統性支撐,從硬件改造到流程適配,從市場拓展到經驗沉淀,每一項舉措都為國產民機筑牢運營根基,使其“飛得穩、飛得順、飛得火”,更孕育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國產民機規模化發展“潮汕方案”。

雙向奔赴:區位優勢與機型需求精準契合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的區位價值,遠不止于“粵東交通樞紐”的地理標簽,而是沉淀了百年僑鄉文化與商貿基因的“經濟聯結節點”。這里背靠粵東地區,輻射梅州、漳州、汕尾等周邊城市,既是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紐帶,更是全球數千萬潮汕籍僑胞往返的門戶。而C909作為國產支線客機的代表,其“短途高頻、靈活高效”的航線定位,恰好與區域的出行需求完美契合。
從航線需求來看,粵東地區短途出行呈現“高頻化、剛需化”特征,揭陽至廣州等核心城市1~2小時的航程,精準覆蓋潮商“當日往返”的商貿圈,為本地外貿產業注入高效動能。對于分散在大灣區的潮汕籍僑胞而言,C909成為“周末探親航線”的首選,1小時左右的航程大幅降低了探親成本,讓“周末回家吃一頓潮汕牛肉火鍋”從期待變為現實。
C909“左二右三”的座位布局,更讓這種適配度再升級。旅客出行能擁有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商務或個人出行可靈活選擇靠窗或靠過道的座位,家庭出行與旅行社團隊也能在專屬區域便捷互動,全方位滿足了不同旅客的個性化需求。不少旅行社反饋,更青睞這種小機型,方便團隊集中管理,進一步提升了航線的市場吸引力。
從旅客體驗來看,潮汕地區旅客對“便捷出行”的需求,推動著機場服務持續迭代。有旅客分享,深夜11點搭乘C909落地時,驚喜地發現飛機直接停靠廊橋,“有種被溫暖擁抱的感覺,和以往遠機位+擺渡車的奔波完全不同”。
這些源于機場推出的系列“便民服務”:“30分鐘截載”政策大幅縮短候機時間,“廊橋登機”服務在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下既提升效率又保障安全,精準解決了旅客“怕折騰、趕時間”的痛點。數據顯示,C909航線的旅客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5%以上,成為粵東旅客短途出行的“首選機型”。
這種“機型定位+區域需求”的雙向適配,不僅為C909帶來了穩定的客源,更讓國產民機的優勢在實際運營中得到充分驗證,為后續運力投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硬件升級:定制化打造“安全舒適屏障”
作為一款全新的國產機型,C909在運營初期面臨著“廊橋適配難”等挑戰。自2020年起,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主動踐行國企責任,以“提前預判、精準破解”的思路,啟動“定制化硬件改造”,為C909打造了專屬的“安全舒適屏障”。
廊橋改造:從零探索破解“靠橋難”。2020年9月,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錨定“1個月內完成廊橋改造”的目標,彼時國內尚無C909廊橋適配的成熟方案,技術團隊只能“從零摸索”。為此,技術團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測算參數、模擬場景,選取具備改造條件的廊橋進行驗證:通過修改廊橋下降極限高度參數、調整廊橋下降電子和機械限位、拆除廊橋升降立柱下方限位套等方式,將最低高度降至1.94米,優于預期技改高度2米;廊橋處下限高度時,傾斜坡度約為7.8%,優于預期傾斜度10%;通過定制具有保溫功能的雙層不銹鋼風管代替原風管,將風管重新設計為爬升、扁平化結構,順利消除技改前兩部件相互干涉問題,經過實測,在環境溫度32℃條件下,橋載空調送至飛機進風口冷風溫度約為9℃,與風管技改前溫度基本一致。
2020年9月29日,首批2座廊橋改造完成驗收;次日,南航C909航班首次通過改造后的廊橋登機,機組反饋“艙門對接精準,旅客登機順暢”。此后,機場持續推進廊橋改造,截至2025年,已有10座廊橋可完全適配C909,靠橋率長期穩定在85%以上,位居全國第一。這份改造成果,讓深夜抵達的旅客無需奔波,也讓“廊橋登機”成為C909在揭陽的常態化體驗。
全流程優化:細節里的使命與溫度。若說廊橋改造是“硬支撐”,那么全流程優化便是“軟保障”。“促國產民機建設為己任”絕非口號,而是貫穿規劃、保障、服務的全鏈條的行動準則。
一位負責地勤服務的工作人員談及C909時,他眼角不自覺泛起濕潤的光,他說道:“我一輩子都在機場與飛機打交道,保障過不少國外機型,可2020年,咱自己的飛機C909,第一次降落在這兒時,心里那種期待和激動,真是沒法形容。現在我快到退休年紀了,能親手保障好咱國產大飛機,看著它平穩起降、載著旅客安全出行,這輩子沒什么遺憾了。這不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們所有機場人的使命。”
這份對國產民機的赤誠,早已融入機場保障的每一個細節。針對C909的特性,機場在值機、機務、特車、貨運等環節“點對點”精準適配:值機團隊制定C909專屬培訓手冊,工作人員提前吃透機型特性,能快速解答旅客“座位布局”“行李限額”等疑問;機務團隊更是提前數月研究C909維護手冊,梳理出20余項差異化檢修要點,定制專屬檢修流程,將單次檢修時間縮短了15分鐘;就連貨物裝卸環節,也根據C909貨艙的尺寸與承重特點,設計出專用的輕便裝卸工具,既避免行李磕碰,又提高了裝卸效率。
這些藏在細節里的用心,讓C909的地面保障效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準點率始終穩居前列,更收獲了行業與旅客的雙重認可:2023年底,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榮獲中國商飛頒發的“2022年度中國商用飛機機場保障突出貢獻獎”;“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正是這份“把國產飛機當自家事”的堅守,讓C909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實現了“飛得穩、飛得順”,也讓國產民機的運營經驗在一次次起落中逐步積累。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供圖)
生態共建:從運營標桿到經驗孵化器
C909的“飛得好”,不僅依賴機場的保障能力,更得益于“市場拓展+經驗沉淀”的雙輪驅動,也離不開機場“打造國產民機運營標桿”的堅定目標。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沒有止步于“做好自己”,而是以“帶動行業”為目標,推動C909從“運營樣板”成長為國產民機的“經驗孵化器”。
在市場端,機場精準對接航司需求,與南航、東航、國航等攜手加大運力投放:南航、東航每日在揭陽過夜的C909共達19架,揭陽至廣州、上海、武漢、貴陽等航線客座率穩定在85%以上;同時,機場注重“市場初期培養與旅客出行習慣養成”,結合潮汕“僑鄉+中轉”需求,將C909與中轉服務深度綁定,推出“跨航司行李直掛”“免費接駁高鐵”“中轉食宿免費”等十項權益,吸引周邊旅客通過C909中轉至國際航線。加之揭陽潮汕機場價格優勢,飛往新加坡、吉隆坡等國際航線的高性價比,吸引了大量周邊旅客通過C909中轉出行,進一步放大了機型的運營價值。不少僑胞表示“可以坐國產飛機到揭陽,再轉機出國,既方便又自豪”。
在經驗端,機場不滿足于自身保障能力的提升,更主動將C909的保障經驗轉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標準。團隊歷時半年,梳理五年保障數據,編制出行業首個《C909機型地面保障培訓課程培訓操作手冊》,明確廊橋接靠“2.20米高度標準”,廊橋接靠、撤離“五不靠、三不撤安全規范”,行李裝卸“優先級規則”等關鍵要點,涵蓋運行控制、地面保障、應急處置等9個板塊,成為行業內首個系統性的C909地面服務保障指南。
不僅如此,揭陽潮汕機場公司計劃打造“國產民機實訓基地”,依托自身成熟的C909運營場景,為全國其他航司、機場提供“理論+實操”的一體化培訓,學員既能學習手冊中的標準流程,又能實地觀摩、體驗C909的廊橋對接、機務檢修等環節,甚至能模擬應急處置場景。為保障培訓質量,機場還主動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覆蓋全流程保障的培訓教員隊伍,教員均具備5年以上C909保障經驗,能精準解答學員在實際運營中遇到的問題。
這種“從運營到輸出”的閉環,讓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成為國產民機的“樣板間”。2025年1—9月,C909在該機場的執行量達20342架次,占機場總航班量的33.47%,同比增幅41.47%,運營規模居全國首位。這些數據,不僅是機場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更讓機場團隊有了更清晰的前行方向:“今年的目標,是爭取邁進‘千萬級機場’行列。而在國產民機領域,我們更希望持續深耕,真正打造成國產民機運營的標桿,提煉出可推廣的運營標準,為中國大飛機事業添一份力量。”
C909在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的優異表現,是地方發展與國家大飛機戰略同頻共振的生動縮影,是區域特色賦能國家重大產業突破的典型范例。潮汕人“敢闖敢試、務實創新”的精神,為國產民機落地生根提供了肥沃土壤,也成為地方力量服務國家戰略的鮮活注腳。
展望未來,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將持續升級保障能力、拓展國際航線網絡,推動C909在“干支銜接、國際中轉”布局中探索更多可能。“潮汕方案”不僅為國產民機規模化運營提供了“從0到1”的經驗,更印證了“扎根區域需求、破解實際難題、沉淀行業經驗”是推動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關鍵。這條“從實踐中來、到行業中去”的道路,既是C909的成長之路,更是中國大飛機事業從追趕到引領、從自主創新到產業自強的奮進之路,終將與中國大飛機一同駛向更廣闊的天空。(編輯:張彤 校對:張薇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