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田以丹 通訊員陳明旭、薛志文 報道:隨著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進入多跑道運行階段,現場運行覆蓋面擴大、旅客流量增多、設施設備持續投用等因素,為機場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進一步提升響應速度,強化數據管理,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分公司航空安全保衛部(消防救援站)以“科技賦能”為核心、以數字化轉型為路徑,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持續推動消防管理從“人防”向“智防”轉型,構建智慧化,精確化,全員化的消防新生態。
從“人防”到“智防”實現預警能力跨越式提升
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設施管理、維護保養管理、火災隱患實時監測……近年來,航空安全保衛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積極探索推進消防安全數字化轉型,強化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系統整合視頻監控資源,秉持“資源匯聚、共建共享、數據賦能”理念,融合傳統消防系統與物聯網技術,創新推出智慧消防數字孿生系統,系統涵蓋綜合運行態勢、消防設施監測、消防報警監測、消防安全管理、視頻監控設備、大數據分析六大功能板塊,實現全域感知、精準定位、可視化彈窗報警確認等核心能力,全面提升航站樓及周邊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與高效化水平。依托前端視頻資源的統一匯聚、共享調用、智能解析與分類治理,全面開展智能識別預警與業務流程閉環管理。系統具備24小時不間斷運行能力,可自動識別火焰、煙霧等火災初期特征。一旦檢測到異常,可在秒級內完成從識別到平臺告警的全流程,精準定位火點并自動調取周邊監控畫面,從而達成“打早、打小”的防控目標,將火災風險撲滅于萌芽狀態。同時智慧消防數字孿生系統的傳感器,遍布航站樓各重點區域,實時捕捉煙霧濃度、溫度異常、消防水壓等關鍵數據,通過實現消防設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從動態監測、預測維護到資產溯源,全方位杜絕設施 “隱疾”,更推動消防安全管理逐步向“科技密集型”轉型,為機場消防安全成功構建起一道“數字防火墻”。
從“傳統被動接警”到“智慧主動處警”提升接處警加速度
隨著火災事故逐漸呈現復雜化、多樣化特征,可燃物增多、火勢蔓延更快、煙霧毒性更強,這給機場消防接處警的信息獲取、火情研判、力量調派等環節帶來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下,航空安全保衛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依托智能火警調度系統,從接處警源頭到指揮處置全流程升級,為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筑牢“智慧防線”。以往接警后,要先反復確認位置再調派力量,現在火警調度系統率先在“接警源頭”實現突破:系統可對報警人進行語音識別,提前做出預警,使得消防救援人員能為滅火救援搶出關鍵的黃金時間。同時系統能夠深度整合警情數據、氣象信息、消防資源等多維要素,加之平板指揮系統及應急救援記錄儀等輔助設備,能夠助力消防指揮人員高效開展警情研判與力量調派,既能精準掌握火災現場可燃物類型、火勢蔓延趨勢,又能結合火災類型、現場規模,科學調集不同裝備、車輛到場,實現“多力量協同作戰”的科學調度。接警調派模式的變革,激發了機場消防現代化指揮能力的實體化運行活力,為提升各類災害事故應對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接下來,航空安全保衛部(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中心將持續推動消防應急從“經驗驅動”向“智慧驅動”跨越,以火災防范“快一步”、應急處置“準一分”的進階成效,進一步織密筑牢更高效的安全防護網。(編輯:許浩存 校對:李佳洹 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