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報道:近日,依托西安藍田機場優質通航資源打造的航空航天研學教育基地正式啟動運營。作為陜西省培育千億級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的重要人才培育載體,該基地以“航空航天知識系統化、實操體驗專業化、職業啟蒙場景化”為核心,創新推出三大特色項目,在沉浸式體驗中播撒航空報國的種子,成為區域“產教融合”發展的鮮活實踐。
研學基地的落地運營,深度契合《陜西省培育壯大千億級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部署。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成國內頂尖的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而人才培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支撐。依托閻良航空基地“2+3+2”現代產業體系與“一城兩帶”空間布局優勢,基地從籌建之初便獲得政策精準賦能--不僅納入藍田航空(通航)產業園發展戰略的近期重點業態,更享受“沙盒監管”模式下的創新培育支持,成為航空基地完善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基地突破傳統科普框架,構建“航天重器+航空根基”的雙軌教學內容。航天板塊系統導入北斗導航、中國天眼、火星探測等國之重器知識,并設置1:1還原的天和核心艙交互體驗區;航空板塊則深度對接區域產業資源,通過聲光電技術重現中航西飛、一飛院等鏈主企業的技術突破歷程,結合“科學實驗秀”解析西安鋼研功能材料等企業的航空新材料應用原理,讓伯努利原理等基礎科學與產業實踐形成直觀聯結。
模擬體驗區,基地引入覆蓋通航、民航、軍機全譜系的飛行模擬器--從用于初級培訓的塞斯納172、初教-6,到民航主力機型波音737,再到代表國產頂尖水平的殲-20與直升機R44,完整還原機型研發譜系。同步設置的模擬逃生艙演練,參照機場應急救援標準打造,與藍田機場承擔的應急救援、低空物流等核心功能形成場景呼應。
手工實訓區針對性設置“基礎認知—設計研發—成果轉化”的完整培育鏈條:在無人機教室,可了解榆林低空物流試點中FP-98“獅子座”無人運輸機的結構原理;在金屬鍛造教室,能體驗航空零部件的基礎加工工藝;在火箭制作教室,則可復刻長征系列火箭的關鍵結構。這種實訓模式與航空基地“創新驅動+產能擴增”的發展路徑高度契合,著力培養青少年的系統性思維與動手能力。此外,基地還聯動入駐機場的10余家通航企業,定期開展真機參觀、航模表演等活動,并結合航空運動特色增設篝火晚會、戶外跑酷等環節,讓研學體驗更具沉浸感。

(本文圖片均由西安航空基地提供)
試運營以來,基地已接待西安市嘉祥教育集團、西安航天工業學校、西安交通大學等30余批次研學團隊,其“產業實景+理論教學+實操體驗”的模式收獲廣泛好評。這一成果正是航空基地校企合作的生動體現--依托區域近10萬航空專業人才儲備與西北工業大學等科教資源,基地已初步形成“研學啟蒙—職業教育—產業就業”的人才培育閉環。
未來,基地將深度融入藍田機場產業體系建設,重點開發“一日飛行員”沉浸式項目,同步聯動航空大數據中心開設數字化研學課程。通過持續鏈接通航產業鏈資源,基地將進一步推動航空知識普及與產業人才培育,讓更多青少年在觸摸航空魅力中堅定“航空報國”的理想,為陜西打造全球領先的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集群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編輯:張薇,校對:張彤,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