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與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在四川廣漢機場舉行首期見習飛行員開班典禮,迎來首批在內地接受訓練的13名香港飛行學員。這不僅標志著內地與香港地區民航教育合作邁出關鍵一步,更是落實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民航局相關工作部署的具體實踐。這批香港飛行學員既是內地與香港地區民航教育融合的“先行者”,也是香港民航人才儲備的重要新生力量,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與實現個人夢想的雙重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民航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在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合作正是回應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需求的積極舉措。2025年,中飛院成為內地首家獲香港民航處CAD509飛行培訓資質的機構,推動兩地民航人才培養進入“標準互認、機制互通”的新階段。
創新協作機制,破解規則銜接難題。此次合作的關鍵突破在于構建起內地與香港地區民航教育協同發展的制度框架。學員須通過中國民航局與香港民航處的雙重認證,這一“雙軌制”認證體系既確保了訓練質量的高標準,也為香港學員未來考取內地商用飛行員執照創造了條件。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局長歐陽霆指出,中飛院與香港聯合培養搭建了全新的平臺,推動了內地與香港地區在民航人才培養領域實現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的持續完善。
作為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2025年前3個季度旅客吞吐量達4470萬人次,同比增長14.8%。然而,香港本地民航人才培養資源有限,其中飛行員培養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中飛院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飛行人才培養高校,通過本土化課程體系,對香港飛行學員的實訓培養周期進行優化,既有效降低培養成本,又顯著提升訓練效率,為解決香港民航人才短缺問題提供了可行路徑。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李天柱表示,這批學員將成為連接香港與內地民航合作的重要橋梁。
“民航人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每一寸跑道、每一次起降”。中飛院院長關立欣談到,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民航事業融合發展。同時,通過中飛院的文化浸潤,香港青年將更深刻地理解“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時代內涵。
2021年,中飛院與澳門航空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建立澳門籍飛行學員定向培養機制。2022年,首批澳門籍學員入校,截至目前已經培養了4批16名澳門籍飛行學員。隨著香港學員的加入,大灣區民航教育的“港澳聯動”模式正不斷深化。
中飛院與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的交流合作始于2023年9月,經過多次互訪和交流,雙方于2023年12月在香港簽署合作備忘錄,并于2025年5月在北京簽署見習飛行員培訓合作框架協議,中飛院獲得香港民航處CAD509飛行培訓資質,成為內地首家獲此許可的飛行訓練機構,再到今日正式開班,這一跨越千里的合作始終緊扣國家戰略方向,將為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我們的翅膀上承載著香港的藍天夢想,也鐫刻著祖國的星辰大海”。這批從中飛院起飛的香港飛行學員,必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天空中繪就更為壯麗的時代畫卷。(中國民航報 通訊員王騰)(編輯:許浩存 校對:陳虹瑩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