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道: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的瓶頸正在延誤新飛機和零部件的生產,導致航空公司需要重估其機隊計劃,并不得不延長老舊飛機的使用年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與奧緯咨詢近日合作發布的研究報告《重振商業飛機供應鏈》顯示,新飛機和零部件生產速度緩慢預計將導致2025年航空運輸業成本增加超過110億美元。
根據研究報告,2024年,全球商業飛機訂單積壓量創歷史新高,超過17000架,遠高于2010年~2019年年均約13000架的積壓量。2025年,由于新飛機交付延遲,航空公司不得不繼續運營較老舊、燃油效率較低的飛機,導致燃油成本增加約42億美元;由于全球機隊老化,老舊飛機需要更頻繁且昂貴的維護,導致維護成本增加約31億美元;由于飛機維護期間引擎在地面停留時間延長,航空公司需要租賃更多引擎,飛機租賃費率自2019年以來上漲了20%~30%,導致引擎租賃成本增加約26億美元;為應對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航空公司儲備了更多備件,庫存成本增加14億美元。
除不斷上升的成本外,供應鏈挑戰還限制了航空公司部署充足的運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旅客需求。2024年,旅客需求增長10.4%,超過運力增幅8.7%,載客率達到創紀錄的83.5%。旅客需求增加的趨勢預計將持續2025年全年。
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表示:“航空公司依賴可靠的供應鏈實現高效運營和機隊擴展。現在我們面臨著飛機、引擎和零部件超常規的等待時間以及不可預測的交付時間表。這些問題導致航空公司今年的成本至少飆升110億美元,并限制了航空公司滿足旅客需求的能力。”
當前的航空制造業經濟模式、地緣政治不穩定、原材料短缺和勞動力市場緊張等因素共同構成了問題的根源。行業面臨的復雜挑戰需要協作,以更好地滿足飛機生產和維護需求的目標。
沃爾什表示,解決這一問題沒有簡單的辦法,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緩解局面。“開放售后市場將通過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零部件和服務選擇來幫助解決問題,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將為航空公司提供規劃瓶頸所需的數據,同時幫助原始設備制造商緩解潛在的瓶頸”。(編輯:李佳洹 校對:許浩存 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