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報道:隨著全國民航冬季航班換季的深入推進,青海航空運輸領域卻逆時上揚:通航城市擴容至49個,陜青通道實現“3 小時高頻往返”,國際全貨機航線讓“青貨出青 時效翻倍,一系列實打實的突破,彰顯著青海民航在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上的雙重跨越,為高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自10月26日航班換季以來,青海航空客運延續穩健增長態勢,航線網絡的通達深度與便捷程度持續優化。與去年冬季相比,西寧至北京航線日均航班量從5班增至7班,上海、南京、南昌等重點城市航線密度持續加密,讓高原與內地核心城市的聯系更為緊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陜青通道建設的突破性進展,為落實省委省政府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的會談成果,青海機場公司積極協調航司資源,于11月23日、25日連續新增2班西寧—西安往返航班,使兩地航班時刻間隔從10小時大幅縮短至3小時,實現當日多時段高效往返的通勤化出行體驗。
依托陜青通道的密度優勢,西寧經西安中轉的輻射效應顯著增強:12小時內可通達全國140個城市,3小時內實現與所有省會、直轄市的全面聯通。其中,至廣州、深圳等華南城市中轉航班日均超10班,至沈陽、哈爾濱等東北城市日均達5班以上,構建起“省內樞紐+國內干線+中轉輻射”的立體客運網絡。更具吸引力的是,西部機場集團在OTA平臺投放最高200元中轉機票直減券,東方航空新增30個中轉特惠艙位,讓航線加密的紅利直接惠及廣大旅客,彰顯民航發展的民生底色。
聚焦“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核心需求,青海機場公司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在航空貨運領域實現新的突破。11月17日,“西寧—成都—曼谷”全貨機聯程航線成功首航,這是青海機場公司出資與西北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合作,完成飛行程序設計及報批后的重要成果。首架B757-200型全貨機載運22噸青海特色產品啟程,其中10噸優質三文魚經成都高效轉關后直飛曼谷,運輸時效從傳統“腹艙帶貨”的24小時壓縮至12小時,整整縮短一半。
這一航線的開通,并非單點突破,而是青海民航深耕產業服務的系統性成果。青海機場公司近年著力主動融入全省產業“四地”建設,圍繞“雙冷”特色產業,持續優化貨運航線布局:連續五年穩定運營西寧至南京、深圳、杭州、鄂州等地全貨機航線,積極探索香港直達及經國內轉關至曼谷、雅加達等東南亞地區的國際通道。今年的高原冷水魚出口量已達140噸,較去年增長14倍;西寧機場累計輸出農畜產品超1.5萬噸,冷涼蔬菜、冷水魚等特色產品增幅顯著,“航空+冷鏈”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與空空、空陸聯運創新模式,讓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實現規模化、常態化出口。
更值得稱道的是,青海民航的飛速發展始終以“扎實質量”為核心支撐。在客運領域,航線加密并非簡單的數量疊加,而是基于市場需求的精準布局,通過優化時刻間隔、完善中轉服務,實現通道向優化的轉變;貨運領域的飛行程序設計報批到冷鏈物流配套,從首航成功到常態化運營,每一步都體現著精益求精的建設理念。
青海機場公司持續鞏固空空中轉全貨運航線模式,將進一步挖掘農畜產品外輸潛力,強化航線保障與服務能力,力爭在2026年開通西寧直飛或經停國內樞紐機場的國際貨運航線,將運輸時效進一步縮短至6小時左右。同時繼續優化客運航線網絡,深化與各大航司的合作,讓民航發展更好地對接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以更扎實的質量、更強勁的動能,參與并承擔青海高質量發展的義務。(編輯:許浩存 校對:李佳洹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