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許曉泓 通訊員商世昌、杜常青、金志杰 報道:近期,山東航空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新生入學教育關鍵環節,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依托“E路領航?電燃夢想”大思政課品牌項目,創新實施“‘E’啟新程?紅藍筑夢”專項行動,構建“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實踐+朋輩式引領”三維育人體系,著力引導新生實現思想轉變,系統推進生涯規劃教育與專業實踐融合,助力學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筑牢思想根基、夯實專業基礎、明確發展方向,為高質量開啟大學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思政專業融通,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學院堅決貫徹“大思政課”建設部署,緊扣“改革創新主渠道教學”要求,成立由黨委牽頭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黨政聯席會科學制訂實施方案。組建由黨委書記、專業帶頭人、黨員教師為主體的“E課堂”宣講團,率先開設“思政+專業”融合導學第一課。課堂緊密對接無人機電力巡檢、新能源航空技術等學科前沿,深入解讀國家戰略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意義;通過梳理學科發展歷程,生動詮釋“航空報國”使命與“工匠精神”傳承。創新開展“我的專業理想”微分享活動,“最佳初心宣言”通過“E心壹驛”微信公眾號集中展示,有效引導新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思考”,切實增強專業認同與思政自覺,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同行。
搭建學業幫扶橋梁,夯實專業技能基礎
學院積極落實“善用社會大課堂”“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要求,著力搭建“朋輩幫扶+技能實訓”育人平臺,全面提升新生專業認同與實踐能力。組建由15名黨員骨干、競賽獲獎者及實驗室成員構成的“E起學紅藍助新團”,精心編印《新生專業預習手冊》,收錄“黨員學長筆記”與“競賽實戰心得”,為新生提供精準學業指導。組織新生走進智能車、機器人等實驗室,沉浸式了解技術原理與團隊攻堅歷程;開展“專業工具初體驗”實操教學,由高年級黨員一對一指導萬用表、示波器等基礎儀器使用,結合“E來電”助修站志愿服務案例,強化“規范操作、責任在肩”的職業意識,切實提升新生專業素養與實踐本領,推動實踐教學走深走實。
定格榜樣示范力量,激發奮進內生動力
學校積極拓展新工作格局,打造可視化、沉浸式育人陣地,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策劃舉辦“榜樣的力量”E點影像主題展,設立“黨建紅?先鋒榜”與“航空藍?技能星”雙展區,集中呈現支部榮譽、志愿服務紀實、考研風采、優秀畢業生與競賽獲獎典型,每幅作品附有“榜樣寄語”,增強感染力和引領力。創新開展“我的大學初印象”短視頻征集,為新生建立“成長檔案”,同步組織“尋找我的榜樣”互動評選,將高票事跡轉化為微黨課素材,推動榜樣教育融入日常、滲入成長,實現思政引領入腦入心。
筑牢心理健康防線,營造健康育人生態
學院著力構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支持體系。邀請心理專家開展適應性專題講座,組織2名心理咨詢師開展“融入新集體·逐夢新征程”團體輔導,通過破冰互動、集體創作等形式緩解新生焦慮情緒。結合“E來電”助修站應對挫折的真實案例,講授“積極自我對話”等心理調適技巧,提升抗壓能力與情緒管理水平。依托“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設立“黨員先鋒崗”,由學生黨員常態化傾聽新生訴求、分享生涯經驗與學習方法,為新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未來,山東航空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持續貫徹“大思政課”建設要求,精研學科專業特色與學生成長需求,優化“紅藍雙融”育人機制,將思想引領貫徹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電氣新人注入強勁動力。(編輯:許浩存 校對:李佳洹 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