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路濘 通訊員程鳳、闞偉 報道:冬季低溫、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易導致跑道結冰、能見度降低、設備故障等風險,成為支線機場運行安全的重大隱患。航空安全的核心在于“預防為先”,只有將風險排查在前、預案完善在前、措施落實在前,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事故苗頭,保障旅客生命財產安全與航班運行順暢。
近日,為貫徹落實民航局關于冬季運行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民航寧夏監管局以“安全預防”為核心抓手,對固原機場冬季運行準備工作開展專項檢查,通過全鏈條、前置化的監管舉措,督促支線機場擰緊冬季運行“安全閥”。
此次專項檢查始終圍繞“預防風險、消除隱患”展開,監察員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臺賬記錄、現場檢查等方式,重點聚焦冬季運行風險的源頭防控:一是檢查機場除冰雪預案的修訂情況,確保預案能精準應對不同雨雪冰凍場景,避免因預案滯后導致處置被動;二是核查人員培訓成效,要求所有參與冬季運行的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除冰雪操作流程、風險識別方法及應急處置技能,從“人”的層面杜絕操作失誤引發的安全隱患;三是細致檢查除冰雪設備的維護狀態,對除冰車、吹雪車等關鍵設備的性能、配件儲備進行逐一核驗,防止設備在作業中突發故障,影響除冰雪效率;四是抽查除冰雪演練記錄,通過復盤演練過程,檢驗團隊協同能力與應急響應速度,確保緊急情況下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五是清點冬季運行物資儲備,重點核查除冰液、防滑沙、融雪劑等物資的數量與保質期,避免因物資短缺或失效導致風險處置延誤。
基于現場檢查情況,寧夏監管局進一步強化“預防為主”的工作要求,對固原機場冬季運行提出核心舉措。要求機場以“全覆蓋、無死角”為標準,強化冬季運行基礎準備,嚴格落實冬季運行規章,聚焦人員、設備、物資、流程四大關鍵環節開展系統性風險隱患排查。不僅要定期開展設備維護保養,建立“日檢查、周檢修、月復盤”機制,還要動態更新人員資質臺賬,確保每一位操作人員都符合冬季運行崗位要求;同時,根據歷年冬季運行數據,預判可能出現的物資消耗峰值,提前補足儲備,從源頭上阻斷風險傳導路徑。
并針對冬季天氣多變的特點,要求機場進一步完善跑道除冰雪方案,建立“實時響應、靈活調整”的作業計劃機制。通過接入高精度氣象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降雪量、氣溫、能見度等氣象數據,并結合航班動態信息,精準測算除冰雪作業時間窗口,及時調整作業計劃。既要避免因過早作業導致跑道再次結冰,也要防止因作業延誤影響航班起降,實現“除冰雪效率”與“航班運行秩序”的平衡,從過程中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強調航空安全預防離不開外部協同,要求機場加強與屬地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常態化信息共享機制,提前掌握市政道路除雪、交通疏導、電力保障等方面的計劃與能力,避免因外部配套服務滯后影響機場運行。一旦出現大面積航班延誤,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請求地方政府在旅客安置、交通接駁、應急物資支援等方面提供幫助,通過“政企聯動 形成風險處置合力,最大限度降低雨雪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從外部環境上強化安全預防效果。
重在落實,寧夏監管局始終將”安全預防“貫穿于冬季運行保障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前置化監管、精準化指導,推動機場將安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并將持續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加強對轄區內各機場冬季運行的動態監管,切實筑牢民航冬季運行安全屏障,守護每一位旅客的平安出行路。(編輯:張薇,校對:張彤,審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