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藍天悅報道:2025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提出,要持之以恒推進關鍵隊伍資質能力和思想作風建設,全面加強飛行等關鍵崗位人員技能訓練和業務訓練。
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東海航空,一直高度重視飛行員培訓體系建設和飛行作風建設,將其作為筑牢安全根基的核心抓手和關鍵支撐。
那么,如何鍛造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飛行員隊伍?無形的作風建設是如何鑄就有形的飛行安全?日前,記者走進東海航空,解密飛行員的“升級”之路,探索將嚴謹作風融入每一次飛行的點滴細節。
“嚴”字當頭,鐵規立標礪精兵
東海航空飛行員培訓體系嚴格遵循民航局各項相關規定,從初始訓練、副駕駛進階到機長培養,全面貫徹最高標準。副駕駛需經歷F0至F6共八個等級的嚴苛晉升,每跨越一級均需通過多重實戰考核。當F5級別副駕駛欲晉級機長,須闖過東海航空獨創的 “強化訓練班” :包含理論強化與模擬機高壓評估的突破性設計,淘汰率高達50%。通關者只有通過飛管部、飛行部、安監部 三方聯合評估后,才能獲取機長班培訓資格。“公司以局方規范為‘基石’,以‘東海標準’為考核尺度,擰緊晉升的每節‘保險絲’。”飛管部總經理助理張為介紹道。
在技術迭代層面,“嚴”更彰顯為培訓框架的升級。 目前,公司全面推進復訓體系向CBTA(基于勝任力的訓練評估)轉型,嚴苛執行國際民航組織核心能力矩陣,鍛煉飛行員在高壓環境下反復淬煉非預期突發狀況處置力,筑牢飛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實”戰為要,險情化解證成效
東海航空將飛行險情處置深度融入復訓體系,聚焦風切變、發動機失效起飛、襟翼故障等真實高發特情,以《東海航空飛行技術評定工作單》為量化標尺,對大側風目視起落、單發處置、VOR進近等重點科目實施節點級偏差修正訓練,確保每一步操作均錨定手冊標準。
為筑牢人才梯隊實戰能力閉環,公司同步強化左座帶飛質量管理: 新晉機長(F6級別)必須經歷 “綁定帶飛” 階段,由資深教員針對其技術短板開展“特色”深度教學——教員動態解析左座操縱特性,結合訓練問題定制 “手把手糾偏方案” ;飛行管理部門則通過每周采集帶飛評語,實時優化訓練路徑,實現 “從模擬機到駕駛艙”的全域監控。
這套“訓戰一體”體系成效斐然: 某航班在高速滑跑中遭遇風切變警告,當班機長果斷下令中斷起飛,執行中斷起飛程序,中斷后報告塔臺,通知客艙,脫離跑道后重新綜合評估,成功化解危機。
“競”學互助,久久為功促進步
培訓中心一樓的兩個全動飛行模擬機內,飛行員們正在進行高強度的特情處置訓練,這場模擬機培訓,是考試前幾名的“優等生”獎勵。
當前,東海航空推行“陽光用人”晉升機制,堅決破除論資排輩,打破資歷、年齡限制,以技術能力為唯一標準,讓“打鐵還需自身硬”成了共識。公平公正的環境,讓每一位飛行員都看到了希望,也激發了大家不斷提升自我、追求卓越的動力。為鼓勵飛行員主動學習,公司每月固定組織開展理論考試,試題沒有選擇題,全是填空、問答題這些 “硬骨頭”。成績優異者能獲得模擬機訓練時間獎勵:第一名2小時,第二名1小時,第三名半小時,由總飛行師親自帶飛,及時指正錯誤。“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鍛煉,更是能獲得總師指導的寶貴機會。”飛行員阿凱坦言,“每次考試我都在逼自己吃透手冊,這種看得見的進步,比什么都踏實。”

從破曉到深夜,培訓中心的飛行模擬機轟鳴不息。無數次翻閱的飛行手冊、50%淘汰率的嚴苛晉升、毫厘不差的險情處置訓練......在光陰流轉中,內化為東海航空的安全基因,護航每一架航班的起落平安。
紀律嚴明,為安全飛行劃出"硬杠杠"
作風就是戰斗力,紀律就是生命線。東海航空以民航局《關于加強和改進空勤隊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指引,嚴格對標局方“紀律嚴明”要求,將"對違規違紀行為嚴肅處理"落實到具體管理中。依據《飛行部管理手冊》建立的飛行員作風量化評估體系,通過六大維度、四個等級的評價機制,實現了對飛行員行為的“精準定位”。
在實際運行中,該系統展現出強大的約束力。如在艙音監控方面,對"未使用通訊規范術語"等行為設置1-2分扣分項;對"關鍵階段進行與飛行無關的談話"等嚴重作風問題直接扣5分;而對"違反駕駛艙兩人制原則"等觸及安全紅線的行為,更是重扣8分。這種細化的評分標準,讓作風管理有了清晰的“標尺”。
黨建引領,為飛行作風注入“精氣神”
東海航空將“政治過硬”作為飛行作風建設的靈魂工程,推動黨建工作與作風建設深度融合。公司嚴格遵循局方要求,把強化黨建作為錘煉優良作風的關鍵抓手,構建起“黨委把方向、支部強堡壘、黨員當先鋒”的立體化工作格局。

2025年6月,飛行部黨總支部的成立,標志著黨建引領作風建設進入新階段。截至目前,東海航空飛行隊伍已突破430人,共設有一個黨總支部、六個黨支部,飛行黨員135名,占飛行部總人數的31%。將黨建的“軟實力”轉化為作風建設的“硬支撐”,充分發揮黨員飛行員的先進模范作用,東海航空讓“紅色基因”成為驅動飛行隊伍精益求精、遵章守紀的強大內生動力。
職業信仰,在作風踐行中融入"敬畏心"
飛行技術工作坊內,一場別開生面的“6+1+4”安全策略研討會正在進行。這場看似尋常的業務交流,實則源于近期主題征文活動中涌現的優秀心得,飛行員們用親身經歷詮釋著的“安全飛行”的深刻內涵。

(本文圖片均由東海航空提供)
在安全生產月期間,東海航空開展的“6+1+4”主題征文活動,讓飛行員的嚴謹作風在一篇篇心得體會中得到生動展現。一分部于軻通過剖析特內里費空難教訓,論證了“指令復誦與證實”這一要求的重要性;五分部叢顯驍則用夜航著陸偏差修正的實例,詮釋了“50英尺安全保護”理念價值。
正如二分部單良在文中所言:“‘6+1+4’不僅是一套操作規范,更是一種融入血脈的職業信仰。”通過持續的征文研討、案例分享,東海航空將抽象的規章條文轉化為具體的操作行為,讓“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的嚴謹作風在每一個飛行環節中落地生根,讓敬畏之心在每一個起落間得到踐行。
飛行安全,不僅在于精準的操縱與先進的設備,更源于嚴謹作風在每一處細節的扎根。從量化管理的“硬標尺”到黨建引領的“軟滋養”,從征文研討的思想碰撞到起落之間的行為自覺,東海航空正以系統化的作風建設,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熔鑄成飛行隊伍的職業基因,為每一程飛行鋪就最堅實的安全底色。(編輯:王亞玲 校對:賈昊天 審核: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