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大學農學院海南省熱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劉進平課題組破譯了乙烯刺激橡膠樹增產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于3月29日在線發表在《BMC基因組學》上。
天然橡膠是世界上的四大工業原料(天然橡膠、鋼鐵、石油、煤炭)之一,而但巴西橡膠樹是最主要的商業天然橡膠來源。自20世紀60年代起,發現利用乙烯利(乙烯的釋放劑)刺激可促使橡膠樹的膠乳產量提高1.5~2 倍,因此與乙烯利刺激相配套的割膠技術廣泛應用于世界主要產膠國的天然橡膠生產,被譽為天然橡膠產業的技術革命。乙烯利刺激割膠技術于1971年傳到我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但是,由于一直以來沒有鑒定出乙烯刺激影響的特定代謝途徑,因此乙烯刺激橡膠樹增產分子機制一直是個謎。而更令人困惑的是乙烯刺激后并不影響天然橡膠生物合成途徑甚至還有抑制作用。
該研究組采用RNA測序和轉錄組分析方法,發現調節糖酵解的關鍵酶的表達上調,而異戊烯基焦磷酸(IPP)的生物合成途徑差異基因并未顯著富集的,甚至MVA途徑中的限速酶基因HMGR表達略有下降。但是作為IPP與橡膠生物合成前體物的來源——糖酵解途徑中的限速酶和關鍵酶基因顯著上調表達,此外,乙酰輔酶A轉化為酒精的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基因表達下調,因此,糖酵解途徑加速運行以提供充足的IPP和天然橡膠生物合成前體,同時抑制乙酰輔酶A流向酒精合成,而不是影響橡膠生物合成途徑本身,是乙烯刺激橡膠樹膠乳增產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橡膠樹皮碳固定(加爾文循環)途徑中的很多限速酶和關鍵酶基因也顯著上調。因此,樹皮加爾文循環通量提高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碳水化合物以供膠乳再生,從而增加乙烯刺激效果的耐久性。
該研究成果對于乙烯刺激橡膠增產背后的分子機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是,破譯乙烯刺激橡膠增產背后的分子機制實際上是找到了限制天然橡膠生產的生物因子,該發現為橡膠樹高產改良的分子診斷和基因工程育種奠定了基礎。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