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是上市公司的“財報月”,不少上市公司都會發布上一財年的財報,向投資者及廣大中小股東匯報業績。
截至2月28日,已有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爾、SABIC、陶氏杜邦、巴斯夫、科思創、因多拉瑪、北歐化工、亨斯邁、塞拉尼斯、科萊恩、普立萬等化工企業發布2018年財報。
雖然每家化工企業的財報各有亮點,但從發布的數據來看,呈現以下共性:
1、2018年總體被全球經濟困境、地緣政治變化及貿易摩擦籠罩。2018年化工企業的銷售額業績,基本是以小幅增長為主,少數公司營業收入取得超過10%增幅;
2、2018年化工企業收購、投資及擴產較為活躍;
3、對2019年的展望預測,以謹慎態度為主,認為2019年的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
經營收入達2902.11億美元埃克森美孚2018保持強勁業績
關鍵數據
2018年埃克森美孚經營收入達到2902.11億美元,同比增長7.7%;
油氣日均產量約380萬桶油當量,同比下降約3.3%;
2018年預計凈收入為208億美元,同比增長6%。
埃克森美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rren W. Woods表示:“在價格波動期間能夠保持強勁業績,表明埃克森美孚能夠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提供優質的現金流。
埃克森美孚的下游業務表現良好,煉油和燃料銷售利潤幾乎增長了兩倍。1月底,埃克森美孚宣布,擴建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Beaumont的煉廠,應對二疊紀盆地頁巖油的產量激增情況。
埃克森美孚高級副總裁Neil Chapman表示:“我們的重點是通過加強上游業務,與下游和化工部門進一步整合,從而提升整體價值。上游業務重組是為了幫助埃克森美孚在2025年前實現利潤翻番,更好地將油氣生產與物流、煉油業務協調起來。”
GAAP凈銷售額增長38%陶氏杜邦合并后首年財報報捷
關鍵數據
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凈銷售額增長了38%;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銷售額增長8%,達到860億美元,并且所有地區都有所增長;
銷售量在年度預測的基礎上增長4%,亞太地區的2位數增長帶動了大多數地區的銷售量增長;
按照美國公認會計準則,持續經營凈收入總計為40億美元。
“在陶氏和杜邦合并后的第一年,陶氏杜邦公司取得了持續強勁的業績,”陶氏杜邦首席執行官Ed Breen表示,“我們將成本協同預期提高了20%,達到36億美元,同時繼續向股東分紅。”
“我們將于4月1日對新陶氏公司進行拆分,Corteva(陶氏杜邦公司的農化部)也將于6月1日從新杜邦公司分離出來。我們非常高興陶氏杜邦公司將重新分拆成三家獨立資本結構的公司,將更好地客戶提供服務。”Ed Breen說。
銷售額627億歐元巴斯夫2018年小幅增長
關鍵數據
銷售額627億歐元(同比上升2%);
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64億歐元(同比下降17%)。
巴斯夫認為,影響其2018年銷售額的因素主要有:
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客戶需求顯著下降;
萊茵河持續而反常的低水位也給巴斯夫帶來了挑戰。在三四季度的大部分時間,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基地幾乎無法通過船只運輸獲得原材料補給。路德維希港的產能利用率被迫降低,在2018年導致了約2.5億歐元的利潤損失;
巴斯夫在2018年8月從拜耳收購的業務也對業績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2018年,巴斯夫提高了所有業務領域和部門產品的售價。銷量對比前一年小幅上升,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和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銷量上升部分彌補了特性產品和化學品業務領域銷量的下降;
在2019年,巴斯夫正在通過調整組織架構、調整業務領域、持續發展產品組合、合并收購以及投資亞洲,促進有機增長的方式推進“巴斯夫戰略”。
目前,中國及印度均是巴斯夫在亞洲地區的投資重點市場。
營業收入約450億美元SABIC2018年實現12%增長
關鍵數據
2018年營業收入為1690.9億沙特里亞爾(約折合4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9%;
凈利潤達215.4億沙特里亞爾(約折合57.44億美元),同比增長16.87%。
SABIC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Yousef Al-Benyan 表示:“我們在業務轉型計劃實施過程中對成本控制和卓越業務質量的持續承諾,確保了我們能夠應對全球石化市場的新波動。”
他繼續說道,“通過攜手多個戰略聯盟,持續推動2025全球增長戰略,特別是與美國埃克森美孚以及瑞士科萊恩的戰略合作,將確保我們的持續增長。”
銷售額上漲至146億歐元科思創2018業績表現強勁
關鍵數據
核心業務銷量上升1.6%,繼續增長;
集團銷售額上漲至146億歐元,同比增長3.4%;
凈利潤18億歐元,同比下降9.3%;
EBITDA下降至32億歐元;
2019年財務指引受銷量進一步增長和利潤率下降影響。
“2018年,我們發布了重要的戰略措施以積極促進這一增長途徑,其中包括投資具有超過平均水平需求前景的特定業務領域,以及更加注重效率提升。”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 解釋道。
2018年,科思創采取了重要的戰略步驟,以進一步鞏固集團的競爭地位,其中關鍵之一就是在盈利增長的領域進行投資。
例如,科思創已宣布在美國貝敦興建一座世界級的工廠,用于制造MDI這一硬質泡沫前體。另一個例子是在全球四個基地擴大具有較高利潤率的特殊薄膜的生產規模。
同時,公司致力于通過多元化的產品系列,以減少周期性波動帶來的影響。目前,科思創超過50%的銷售收入來自抗周期業務。
科思創還在2018年啟動一個項目,旨在提升效能和效率。最遲到2021年,每年成本節約可達 3.5億歐元,目標是限制運營成本的增長。
為完成這一目標,科思創將不斷加強跨部門協作,以及增加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應用。
全年收入達107億美元因多拉瑪2018收入增幅達27%
關鍵數據
收入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7%;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14億美元,同比增長40%;
凈利潤8.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
全球化學品生產商因多拉瑪風險投資公共有限公司(Indorama Ventures Public Company,簡稱IVL)表示,得益于規模和業務整合,2018年是該公司全年表現最好的一年。
然而,受荷蘭和波蘭PTA/PET業務意外停產,第四季度季節性疲軟。目前該業務已于2019年1月恢復運營。
展望未來,IVL認為2019年及以后的前景仍然樂觀,這是由于PET價值鏈結構改善,以及光纖板塊業務改善推動未來盈利增長。
預計2019年總產量將增加至1300萬噸,相比2018年的1040萬噸大幅增加。
該公司預計,2019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將達到17.5億美元,其2023年戰略計劃預計將2018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翻番,內部投資預算為45億美元。
目前IVL的產品組合分為集成PET、烯烴、纖維、包裝和特種化學品五個業務領域,這些都將成為IVL未來業務增長點。
因多拉瑪風險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Aloke Lohia說:“我們達到了公司歷史上最高的增長率。憑借12項新收購和3家合資企業,業務部門將繼續推動增長軌跡。”
2018持續擴產投資北歐化工實現營業收入99.37億歐元
關鍵數據
北歐化工2018年營業總收入為99.37億歐元,同比增長9%;
凈收入為83.37億歐元,同比增長10.2%;
凈利潤為9.06億歐元,與2017年的凈利潤10.95億歐元相比,略有下降。
北歐化工表示,公司的聚烯烴綜合利潤以及子公司博祿的利潤依然增長,不過由于化肥業務發展疲軟,基礎化學品的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在2018年,北歐化工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博祿公司持續擴產。目前博祿已經開始其位于阿聯酋魯爾斯(Ruwais)博祿第三工廠內第5個聚丙烯生產裝置進行投產。
這可將博祿的聚丙烯年產量增加25%,可達224萬噸,且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
博祿的PPS生產裝置已將其全聚合物生產產量提高11%,達500萬噸。
此外,2018年6月,北歐化工完成了其前端工程設計(FEED)的研究之后,對其位于比利時安特衛普Kallo地區的新世界級丙烷脫氫(PDH)工廠進行投資,以增強對歐洲客戶的支持。
該工廠計劃2022年上半年投產,目標產能為每年75萬噸,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大型高效工廠。
北歐化工同時也審批通過對其比利時聚丙烯工廠的前端工程設計計劃,預計到2019年年底,將對這一工廠進行25萬噸-30萬噸的擴產投資。
北歐化工、道達爾(Total)和Nova Chemicals公司已宣布在美國海灣沿岸成立石化合資企業(BayPOrt POlymers LLC(注冊商標為Baystar™))。
2018年9月,Baystar™公司宣布將在其貝波特地區建一座產能為62.5萬噸的Borstar聚乙烯生產裝置。
這一新裝置將于2021年進行安裝,將原有乙烯裝置的產能翻倍至100萬噸/年,以便為北美地區客戶提供Borstar品牌聚乙烯。
北歐化工還全面收購了奧地利塑料回收公司Ecoplast Kunststoffrecycling GmbH,助力循環經濟。
營業收入達93.79億美元亨斯邁2018實現營收增長12.22%
關鍵數據
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12.22%,達到93.79億美元;
2018年凈收益6.5億美元(去年同期7.41億美元);
2018年調整后凈收益8.08億美元(去年同期6.04億美元);
2018年調整后息稅前利潤(EBITDA)14.69億美元(去年同期12.59億美元)。
集團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彼得·亨斯邁 (Peter Huntsman) 表示:
“對亨斯邁來說,2018年又是成功的一年。 我們宣布了創記錄的收益水平和持續強勁的自由現金流。集團通過內部投資和補強收購, 繼續擴充下游業務和差異化業務。”
“盡管季節性放緩、原油價格下跌和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客戶答復減少庫存,但從結果看,此季度卻是我們歷史上最強勁的第四季度之一。”彼得·亨斯邁 補充道。
他表示集團將繼續推進近期投資的全球化,著重發展高增長市場,擴展下游業務。
集團還將繼續通過關鍵投資來支持集團的核心長期增長,例如在路易斯安那州蓋斯馬(Geismar)的工廠建設最新的MDI精餾裝置,以支持差異化的下游業務增長,酌情實施其他補強式收購,并繼續視時機采取平衡方法以回購股票。
在2019年,集團將繼續產生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實現下游業務的增長。
年度凈銷售額72億美元塞拉尼斯2018年同比增長17%
關鍵數據
年度凈銷售額增長17%,達72億美元,且價格和銷售量也實現了增長;
工程材料凈銷售額較2017年同比增長17%,達26億美元;
乙酰基產品鏈業務在2018年度的凈銷售額為4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
醋酸纖維絲束業務在本年度經營利潤為1.3億美元,業務收入是2.73億美元。
塞拉尼斯宣布重新配置全球醋酸生產布局,至2021年底,德克薩斯州明湖醋酸工廠的產能將增長至約200萬噸,在新加坡和中國南京進行生產優化,全球系統總噸位無明顯增加。
銷售額達66.23億瑞士法郎科萊恩2018年顯著改善經營現金流
關鍵數據
銷售額達到66.23億瑞士法郎,以當地貨幣計算增長5%;
扣除特殊項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5%,逾10億瑞士法郎;
扣除特殊項前的EBITDA率上升至15.4%;
凈利潤增長18%,達3.56億瑞士法郎。
科萊恩表示,2018年銷售額的增長得益于所有業務領域,特別是催化劑業務領域。較高的銷售量和定價為這一增長提供了支持。
按地區區域劃分,拉美地區的銷售額增長最為顯著,達12%。得益于中國和印度尤為顯著的積極增長,亞洲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北美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歐洲地區以及中東和非洲地區各自增長了2%。
按業務板塊劃分,催化劑業務表現卓越,以當地貨幣計算,銷售額同比增長11%。
護理化學品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算同比增長7%。
自然資源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算同比增長8%。
以當地貨幣計算,塑料與涂料銷售額同比增長1%,拉美地區增長尤為強勁。
凈收入達47億美元利安德巴塞爾2018穩健增長
關鍵數據
2018年營業收入為47億美元;
2018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69億美元;
年度錄得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主要來自中間體及衍生物和技術部門。
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首席執行官Bob Patel說:“在過去的一年,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擴展了盈利記錄,為股東帶來了豐厚收益。”
他指出盡管在2018年下半年市場挑戰、計劃內和計劃外的下行時間對第四季度的收益產生了約2.25億美元的影響。
2018年,利安德巴塞爾改善了公司安全記錄,并通過市場改善,在中間體及衍生物和技術領域錄得新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針對承包戰略增加聚烯烴技術的許可數量。
Bob Patel說:“在2019年第一個星期里,隨著聚合物需求增加,瑪雅原油折扣適度改善,我們已經看到市場正在恢復正常。”
他表示,隨著Hyperzone聚乙烯裝置計劃啟動,以及新PO / TBA工廠持續建設,預計2021年完工,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2019年將加速增長。
“預計2019年至2020年,全球聚乙烯產能增長將放緩,為高產業運營率和乙烯鏈盈利能力提供支持。”Bob Patel總結道。
全年收入達35億美元普立萬2018實現穩健增長
關鍵數據
2018年全年收入增長9%,達到35億美元;
其中收購貢獻增長3%;
外匯增長1%。
2018年普立萬將員工傷害減少了19%,這使得2018年成為了歷史上最安全的一年。
普立萬在2018年收購了兩家特種業務公司IQAP和PlastiComp,并于2019年1月完成了第三次收購——Fiber-Line.
普立萬公司董事長、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Rober M. Patterson 表示,2018年普立萬的顏色業務的收入和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17%和14%,“總的來說,我對2018年公司的表現非常滿意。”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建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