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陳軒棋 報道:近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北京航星機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星”)探測技術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基于滑環的6MeV工業螺旋CT產品,取得了國內首次突破性成果。 自2003年成立以來,北京航星已自主研發了許多創新產品,這背后承載著眾多研發人員的智慧與汗水。他們的故事是科技工作者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生動寫照,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重需求、克萬難”的團隊精神,為科技發展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打造機場安檢新利器 “拉曼液體檢測儀在機場用得很多,前景很好... 詳細>>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見習記者蒲婉瑩 報道: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自身復雜的運營體系和高效互聯的需求驅動下,民航業正加速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自身轉型升級,賦能智慧民航建設。在民航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安檢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對新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民航安檢正逐步從傳統的人工檢查轉變為智慧化、自動化的安檢模式。 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北京航星機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航天海鷹”安檢裝備產業定位為民用產業支柱發展方向,... 詳細>>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飛航技術研究院北京航星機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星”)將“航天海鷹”安檢裝備產業定位為民用產業支柱發展方向,積極打造新一代智能化安檢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是集軍民和現代服務業于一體的大型高科技企業。 歷時20多年行業深耕,“航天海鷹”安檢裝備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全方位技術和服務支持,具體包括物品檢測、人體檢測、車輛檢測、核生化爆毒特種檢測等,不斷創新優化智能化安檢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適用于并已實際應用在民航、海關、軌道交通、公檢法司、郵政物流、軍隊、醫院、重大會議、... 詳細>>
日夜兼程全力以赴保交付,24小時待命做售后“急先鋒”,這是北京航星機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星”)安檢裝備事業部的工作常態。用“星”級守護,保障安檢無憂,這是安檢裝備事業部每一位成員的工作信條。他們在挑戰和困境中堅持不懈,銳意進取,以專注和執著追求卓越,憑借專業技能和責任擔當成為保障安檢裝備事業部高質量服務的牢固后盾。 北京航星創建于1939年,現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飛航技術研究院)。85年來,北京航星始終堅持開拓創新,致力于安檢裝備的人工智能技... 詳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辛笑穎 報道:2023年,我國頒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2023年全國范圍內兩個主要與CT檢測有關的專項,239廠都參與了研發并負責系統總成,這兩個項目都將填補行業空白。”李保磊不無自豪地介紹道。現任中國航天科工三院239廠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的李保磊,長期從事射線成像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管理和產業推廣工作。成績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李保磊帶領團隊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埋頭苦干的韌勁,在推動工業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篤行致遠,追“高”逐“新”... 詳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常軒 報道:星霜荏苒,居諸不息。2023年是是北京航星向世界一流安全防務裝備提供商不斷邁進至關重要的一年。北京航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體干部職工聽黨指揮、為國鑄劍,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以實際行動匯聚起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過去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形勢,北京航星全體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協同作戰、攻堅克難,緊緊圍繞... 詳細>>
中國民航報社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24158如有意見和建議,請惠賜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