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原監管司司長郝崇福主旨發言
海關優化通關監管措施
郝崇福:各位領導,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已經退休多年,所以今天我在這的發言不代表海關,只代表我個人,向大家介紹一下近年來海關推出的一些優化通關環境的措施。
今天我主要介紹國際海關的監管的發展趨勢,還有海關促進貿易便利化的一些措施。大家都知道檢驗檢疫并到海關了,所以簡要介紹一下海關檢驗檢疫通關監管的融合。由于時間關系,我在這只能做一個大概的介紹。
國際海關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應該說幾十年以來,海關的職能從財政的職能向非財政發展,也有說非傳統安全職能,由中國海關講過以稅收為軸心,但是現在更多強調的是安全,時空就是從進出口環節向全供應鏈來發展,不僅僅是在口岸這樣一個短短的時間。作業模式從有紙到無紙的發展。執法方式從海關單一的執法向國際間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配合發展。
WCO也就是世界海關組織在2005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個框架方案,安全與便利框架方案,它不是一個法律文件,簽訂后不是一定要按照這個執行,但是它是一個方向,中國海關也簽了。四大要素,第一個是提前申報電子艙單,一致的風險管理手段,因為對艙單進行分析,整個通關過程中要挑出哪些是高風險的貨物,就要進行風險分析。它提倡各國海關之間相互配合,形成一個一致的風險管理的手段,這樣大家能夠互相交流,更準確的找出高風險的貨物。出口國海關實時查驗,它是簡單的一句話,意思是出口國海關替進口國海關進行查驗。第一個提前申報艙單,還有海關向商界提供通關便利,還有四大要素,三大支柱,海關與海關之間的協作,現在更加強調各國海關之間的協作,比如中國和美國、歐盟、俄國,還有東盟等周邊國家都有一些合作的關系。而且原來的合作不是實時的,近年來發展越來越快,更多的實行了一些實時的海關之間的協作。海關與商界的伙伴關系,這個更加強調海關和貿易商、運輸企業、貨代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另外增加了一個海關與本國和其他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在口岸上。
口岸協調。我介紹一下,剛才我講的框架方案每兩年修訂一次,我在海關的時候提出了三互,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監管互認,作為中國海關對外合作的一個方式,這個在2018年的時候被寫進了框架方案,就是圖上介紹的這樣,通過信息互換實現監管互助、AEO互認、執法互助的內容。艙單是運輸工具,不僅僅是航空,包括船、火車、鐵路運輸,也包括汽車運輸。我在這介紹一個情況,很多人說艙單申報或者叫傳輸,中國海關沒有上位法,甚至海關的人也有這樣認為,我個人以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艙單申報在暫行海關法上就已經非常明確的寫明了運輸工具申報主要的內容就是艙單,比如海運,它有一個總申報單,但是其中第一份跟著的就是艙單,空運貨郵艙單,一上飛機,我參加工作的時候先上飛機,海關邊防檢疫站在飛機口,機長就過來了,拿過一個包給大家,大家每個人一份貨郵艙單,實際上這就是運輸工具申報的單證,而暫行海關法87年海關法2000年的海關法都明確規定運輸工具要向海關申報,向海關申報憑什么,憑的就是艙單。在最早的時候比如暫行海關法寫的是載貨清單,空運一直叫艙單,海運原來叫載貨清單,鐵路和交通、公路運輸也也有一些說法,但現在大家都叫艙單,所以艙單申報不僅僅在國際上,在中國海關也是一個法定的申報單證。當然也有一種說法叫傳輸,其實傳輸和申報在這個地方是一個意思。
WCO的世界海關組織這個框架方案,大家習慣稱為Safe安全,也有稱之為24小時法則,為什么?就是因為它的要求,集裝箱裝箱前、裝船前、裝載運輸工具前24小時向進口國海關申報,也就是說要準備裝船了,24小時內你要向海關申報,非集裝的到第一目的港24小時前申報。航程4小時以下的航空器起飛前,航程超過4小時的,航空器抵達境內第一目的港的4小時。出口,剛才我說的這個都是向進口國海關申報,這個是出口艙單申報,裝載24小時前,這個也是一樣向出口國海關,比如中國的船要去歐洲、美國,向中國海關申報是出口,但是你要向美國海關就是向進口國海關或者歐盟、俄羅斯申報,航空器提前4小時,鐵路2小時,公路1小時。
2010年的時候在阿拉伯辦到發現的基地組織搞的炸彈打印機,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個打印機,如果你用X光機掃描的話,并不能判斷它是炸彈,因為電路改造了,但是不可能分辨出來,這個地方可以看到是白色的粉末,實際上在復印機打印機里是黑色的,由于現在一般的X光機包括CT機都是黑白的,我們看到的很多彩色是偽彩,就是給附加上去的,并不是實際反映的。
世界海關空運協會開了一個會,航空也有一個,還有國際民航組織,另外萬國郵聯,當時有些提出要把航空貨物的統一也要修改為裝飛機前4小時,剛才我說每兩年修訂一次,這個事到現在還沒有修訂,還是按照剛才我們說的那個。中國海關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也做了這樣一個規定。單一窗口,這是世界海關組織提出來的,可是實際上聯合國包括WTO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就是統一的一個制度。中國海關近年來提出了智慧海關、智能邊境和智享聯通三智,我們現在聽到的更多的是講智慧海關。一個是建設智慧海關,主要是通過5G、大數據、AI等等這些技術手段實現監管的智能化。2025年海關最近已經完成,在微信上已經有傳播,海關組織幾百人搞了一個會戰,完成了這個方案的制定。2025年將基本上建成智慧海關系統、智慧海關數據庫等等,剛才在屏幕上能看到,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一一說了,就是大概這樣一個東西。
二是推動改革開放,建設大通道,實現多式聯運,發揮監管職能。多式聯運就會經過不同的海關各種運輸方式,所以這個方面要增加智能功能。
三是增加國際合作。主要是推動單一窗口的互聯互通,電子單證的聯網核查。由于檢驗檢疫并入海關,所以這上邊有貿易便利化協定,這是中國政府對外簽訂的,還有動植物檢疫的,也有WCO世界海關組織的,推動這些協定的執行。
我介紹一下空運,海關和貨運之間配合的情況。定艙,預配艙單,這是發給海關的,貨物運到監管場所也就是運到了貨運場地的時候要發給海關。這個時候你向海關申報,因為海關法規定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場所才能向海關申報,當然它前邊有一句話,除海關特準外,就是特準了也可以提前申報,所以現在的提前申報制度也是合法的。另外海關放行以后裝載清單也就是告訴海關我要裝飛機了,海關核查以后裝上飛機,最后有一個理貨信息,原來叫清潔艙單,這個就是稅務部門退稅就是要憑這個海關核準的理貨清單,然后把這個數據有一個核銷表,也就是報關單和運單之間的合碰傳輸給稅務部門,憑這個才能辦理退稅。進口原始艙單,理貨報告,也就是貨到了現場了,空運貨物進行分撥,分撥的運抵報告,分撥理貨。下邊這個綠的是海運的,跟分撥是一樣的,它叫分流。進行報關單申報,海關放行信息,這就是海關和物流部門之間的配合,在座的很多都是干這個的,現在都實現了電子化無紙化。
目前海關備案的企業有185萬家,實際上真正辦理報關的有進出口業務的沒有這么多,我估計也就是個零頭,長期有大量工作的。國際貿易,前面也說了,加工貿易、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維修這些。海關最近出臺支持注冊在綜合保稅區里的可以按照租賃企業、進口的船、飛機和其他設備進行維修,原來這個比較困難,近些年這個已經在開展。
單一窗口,剛才我已經介紹了,它就是把企業和海關和其他政府部門聯系起來,它的管理部門叫口岸辦,口岸辦設在海關,但是實際上它是國務院的下設機構。跟25個部委連接了,并且有19項的基本功能,提供了780項服務,38個單證通過單一窗口,原來都是紙的,現在都是電子的,一點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驗。全面推廣了評估系統,在單一窗口上,并且實現了掌上的報關,也就是我們說的智能手機。會同稅務總局互查信息的聯網,精準的退稅。另外在國際方面,國家層面推動各種單證的無紙化、電子化,實現無接觸無紙運行,運輸部門就是港航包括海港和空運企業搞了區塊鏈的集成電子放貨系統,推動電子艙單電子提運單的無紙化。
由于海關和檢驗檢疫合并,所以原來的報關要229項,現在縮減到105項,兩步申報,海關的申報剛才看的都是貨到以后申報,申報完了之后一路走下來,現在實行兩步申報,也就是艙單申報后海關通過風險分析確定哪個貨物查哪個貨物不查,簡單的申報以后也就是9項,海關就可以把貨物放行了,第二步咱們看到中間那個就是簡要申報,海關放行以后再辦理征稅手續。這是智慧海關實行以后,大家有個大概的印象,海關基本的流程全世界都一樣,叫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由于計算機的應用,后來就出現了申報征稅查驗放行,沒查驗就把稅征了,其實這是不太合理的,但是由于智能海關的實現,包括兩步申報,所以現在已經實現了申報、查驗、放行然后辦理征稅和其他的相應手續,進行后續核查,有效的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貿易成本。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