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民航先行。
對于中國民用航空局港澳臺辦公室原主任丁明來說,擁有港澳臺工作30多年經驗的他,不僅是這句話的見證者和經歷者,更是執行者和實踐者。
從2003年臺商春節包機到2009年兩岸定期直航正式開通,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爭取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終于實現;從2008年到2015年,民航簽署4項兩岸合作協議,成為目前海峽兩岸23項協議中占據較多協議的行業之一。對于親自推動這些開創性的歷史事件的發生,按丁明的話說,“都是抱有一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丁明從30歲開始,即自1991年12月起,一直從事對臺工作。其中1995年~2000年,他在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臺工部工作。“2003年,當時我們出版發行了兩岸'三通'藍皮書,向全世界、向臺灣社會宣示了祖國大陸推動兩岸實現全面直航的政策主張和措施辦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兩岸直航的進程。那個時候正好民航局希望有這樣一個人過來,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我加入了民航隊伍。”丁明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笑著介紹道。
來到中國民用航空局港澳臺辦公室工作以后,丁明感覺到對臺工作抓手更實,體現了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價值。他參與推動兩岸直航,終于實現了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爭取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經歷了以“縮短航程,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減少排放”為標志的臺灣海峽空中雙向直達航路的正式開通啟用;見證了兩岸民航先后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層級、不同主體參與的兩岸“大交流”、“小交流”、專業技術交流等各類交流活動,涵蓋運輸、航安、空管、適航、飛標、維修、氣象、航醫、通航、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全過程。
2021年11月,丁明榮獲中央臺辦頒發的對臺工作榮譽紀念章(受訪者供圖)
因此,去年11月,丁明榮獲中央臺辦頒發的對臺工作榮譽紀念章。
“港澳臺工作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民航局是港澳臺工作的重要部門。這個榮譽既是對我的一個鼓舞,更是對民航局港澳臺工作的肯定和認可。我們還要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不斷地努力,繼續向前推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再創新的成績。”他謙遜地表示。
丁明對臺工作時間久,跟香港民航打交道多,對澳門也很有感情。在他看來,港澳臺工作雖然非常不易,但“前途光明,事業偉大”。
民航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壓艙石”
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月~10月,兩岸貿易額達2095.55億美元,同比增長13%。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482.2億美元,同比增長7.3%。作為兩岸交流的空中橋梁,民航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和經貿往來起到了“壓艙石”作用,也成為增進臺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促進兩岸心靈契合,以及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最積極活躍的核心因素。
記者:在民航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您親自參與推動實現了兩岸直航,請問您有些什么成功的經驗能跟我們分享?
丁明:民航局始終貫徹落實黨的對臺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始終高舉兩岸"三通"大旗,采取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辦法,推動實現了以2005年兩岸春節包機為代表的兩岸空中雙向通航實踐。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三通"全面實現,兩岸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兩岸航空運輸已經成為臺灣航空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
廈門航空兩岸春節包機首航儀式(廈航供圖)
這一歷程充分表明,對臺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執行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必須堅持立場堅定、策略運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扎實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必須堅定反對"臺獨"分裂,必須堅持將解決臺灣問題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籌謀劃,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記者:從臺商包機到兩岸直航,這中間您肯定克服了很多困難。請您跟我們介紹一下當時您遇到的這些困難,以及您是如何克服的?
丁明:首先,我們是在民航局黨組的領導下,在我前任浦照洲主任(原民航總局臺港澳辦公室主任浦照洲)的帶領下,我們共同參與推動實現兩岸直航的。應當講,大勢在我,因為兩岸直航是民眾的呼聲,也確實是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趕上這樣一個好的時代,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克服一些困難。當然,在前進道路上總有一些障礙,我們慢慢地化解它,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結合民航實際,三是求同存異,四是爭取民心,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三通"全面實現,兩岸交流交往日益密切(東航供圖)
記者: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們現在跟臺灣民航的交流其實還是在不斷推進的,對嗎?
丁明:是的。受疫情影響,兩岸航班目前有所減少,但還是在飛。另外,在民間交流方面,我們還是蓬勃發展的,大家發揮各自的優勢,結合自身的特點不斷推進。比如說,近期閉幕的海峽兩岸通用航空行業協會座談交流會,就是在北京舉辦的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這項活動很有意義,一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二是配合今年"九二共識"30周年和兩岸開啟交流3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因此,開展這樣一項活動很有意義,對推動兩岸通航交流發展進行研討、進行謀劃,凝心聚力,推動發展。
記者:我們在恢復兩岸定期航班方面也是在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丁明:是這樣的,自兩岸直航以來,疫情發生之前,祖國大陸對臺灣開放了61個航點,臺灣方面開放了10個航點,兩岸航班每周達890班,還有若干班貨運航班。受疫情影響有一些變化,但是我想,隨著生產的復蘇、人員交往交流的擴大,航班量將逐漸恢復。
采訪現場(記者張哈斯巴根攝)
內地對香港民航有求必應
疫情發生以來,民航局始終高度關心和支持港澳民航發展,及時提供和分享中國民航防疫技術指南,積極支持港澳至內地航線暢通,穩定和提升貨運能力;聯合財政部對港澳航空運輸企業一視同仁,給予資金支持,助力港澳民航業疫情防控和穩定發展。
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您覺得內地和香港民航的這種合作對于促進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和保持香港穩定繁榮方面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丁明:長期以來,內地與香港民航保持著密切、深入的交流合作,經年歷久,成果豐碩,為推動兩地民航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有:開放幅度前所未有的《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間航空運輸安排》《強化內地與港澳民航空管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三方合作交流機制協議》《關于提升香港、澳門往返內地航班運行效率的空管工作方案》《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三方協定書》《關于適航審定緊密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C919飛機運行評審的合作安排》《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為兩地共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香港航空事業持續發展,促進了內地與香港間航空運輸發展,取得了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發展的顯著成績。
民航局歷來秉持對香港方面有求必應的理念,只要香港方面提出需求,我們都會積極地響應,認真地對待,高度負責地去幫助、去滿足。主要還是維護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當好祖國南大門,更好發揮背靠祖國、連通世界的作用。
香港機場(東航供圖)
記者:只要香港民航有需求,我們這邊就積極響應。您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丁明:應當說數不勝數。首先,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的飛行校驗,就是由我們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克服疫情困難,幫助其完成的。這一方面說明中國民航飛行校驗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兩地的關系更加緊密。其次,在香港機場第三跑道修建過程中,我們無償地提供給香港兩個頻道,用于飛機通信導航,這對香港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最后,珠三角空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空域,特別復雜,民航局空管局做了大量協調工作,保安全、保通暢、保兩地合作,為兩地統一程序、統一運行、統一協調作出了積極努力。
飛抵香港機場的東航客機(東航供圖)
記者:在后疫情時代,我們留意到一些航空公司開始恢復,包括增加一些往返香港的航班。請談談內地與香港之間航空運輸繼續加深的情況?
丁明:內地一直是支持香港發揮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作用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在疫情防控壓力那么大的情況下,我們批準香港國泰航空做中轉業務,使世界各地來中國參加冬奧會的各個團組順利地成行,這也是支持香港的一個很典型的事例。此外,現在航班尤其是進入北京的航班逐漸放量,我們也多給了香港,現在每周香港就執飛兩班。我相信,隨著后疫情時代產業的復蘇,將來航班密度會越來越大,將滿足香港航空業者的需求。
澳門民航將適度多元經營發展
未來,民航局將繼續加大民航惠澳力度,助力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滿足區域民航共同發展需求。
記者:您也同時見證了澳門民航從無到有的這樣一個過程。請您談談內地跟澳門民航合作的一些情況。
丁明:說起澳門,我還是挺有感情的,我在那里工作了5年多。我1995年去的時候,正好趕上澳門機場12月8日啟用,當時是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飛臨澳門。那時候澳門人對澳門機場的建設運營使用歡欣鼓舞,等于是圓了藍天夢。以前澳門人的出行非常不方便,一是到香港,一是到內地乘飛機。自從澳門有了機場以后,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門口乘飛機,連接世界就靠藍天了。
澳門機場
另外,澳門民航業就像您說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是在我們民航局的支持下成長發展的。澳門機場的修建,澳門航空公司的組建,包括后續的運營、空管的支持,都離不開內地的幫助和協作。當然,澳門人也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推動本地民航事業發展上同樣作出了很大貢獻。澳門雖然小,但是澳門很美,叫作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康、小而強。隨著整個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不斷推進,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個引擎城市的核心引擎城市作用將越來越明顯。澳門民航業將實現適度多元經營發展,將更強更好。
澳門機場
記者:近年來,澳門公務航空展定期舉辦。請談談澳門通用航空發展情況。
丁明:澳門除了發展運輸航空,在通用航空發展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每年都有一些公務機的展覽。第一,推銷公務機商品;第二,各公務機公司加深交流合作,分享經營發展的理念;第三,澳門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是免稅區,所以說進出很方便,再加上有珠三角,有祖國內地這么大的腹地,澳門通用航空發展應當說前景廣闊、市場龐大。(中國民航報 記者光琪凝 通訊員濮云濤、林茂森、王藝凝、宓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