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粘接強度的化學因素很多,主要指分子的極性、分子量、分子形狀(側基多少及大小)、分子量分布、分子的結晶性、分子對環境的穩定性以及膠粘劑和被粘體中其它組份性質PH值等。
1、極性
一般說來膠粘劑和被粘體分子的極性影響著粘接強度,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分子極性的增加就一定會提高粘接強度。
從極性的角度出發為了提高粘接強度,與其改變膠粘劑和被粘體全部分子的極性,還不如改變界面區表面的極性。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經等離子表面處理后,表面上產生了許多極性基團,如羥基、羰基或羧基等,從而地提高了可粘接性。
2、分子量
聚合物的分子量直接影響聚合物分子間的作用力,而分子間作用力的大小決定物質的熔點和沸點的高低,對于聚合物決定其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溶點Tm.。所以聚合物無論是作為膠粘劑或者作為被粘體其分子量都影響著粘接強度。
3、側鏈
長鏈分子上的側基是決定聚合物性質的重要因素,從分子間作用力考慮,聚合物支鏈的影響是,當支鏈小時,增加支鏈長度,降低分子間作用力。當支鏈達到一定長度后,開始結晶,增加支鏈長度,提高分子間作用力,這應當是降低或提高粘接強度的原因。
4、PH值
對于某些膠粘劑,其PH值與膠粘劑的適用期,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影響到粘接強度和粘接壽命。一般強酸、強堿,特別是當酸堿對粘接材料有很大影響時,對粘接常是有害的,尤其是多孔的木材、紙張等纖維類材更容易受影響。
5、交聯
聚合物的內聚強度隨交聯密度的增加面增大,而當交聯密度過大時聚合物則變硬變脆,因而使聚合物耐沖擊強度降低。交聯聚合物的強度與交聯點數目和交聯分子的長度密切相關,隨著交聯點數目的增多,交聯間距的變短以及交聯分子長度的變短,交聯聚合物會變得又硬又脆。
6、溶劑和增塑器
溶劑型膠粘劑的粘接強度當然要受膠層內殘留溶劑量的影響。溶劑量多時,雖浸潤性好,但由于膠粘劑內聚力變小,而使內聚強度降低。膠粘劑聚合物之間的親合力大時,隨著溶劑的揮發粘接強度增大。
兩者之間無親合力時,殘留一些溶劑時膠粘劑的粘附性卻較大,隨著溶劑的揮發,強度反而下降。例如聚醋酸乙烯不能粘接聚乙烯,但加入少量溶劑后則可粘接。顯然,溶劑起了增加兩者間親合力的作用。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建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