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之間的機械互鎖或分子吸引力的膠粘技術能夠耐受液體環境。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系列干的或者濕的膠粘劑,包括:多級次蘑菇狀結構或多孔結構、含有納米顆粒的超分子結構、利用蛋白聚電解質的化學吸附劑等等。
問題在于:
1)更簡單的制造方法;
2)在干燥和潮濕環境中都可以重復使用;
3)避免在粘貼表面留下非化學污染。
有鑒于此,韓國成均館大學Changhyun Pang團隊報道了一種模仿章魚吸盤突起設計的仿生納米結構貼片,可以在干/濕環境中高效使用!
圖1. 章魚吸盤突起及仿生結構
Jonathan J. Wilker. How to suck like an octopus. Nature 2017, 546, 358–359.
通過模仿章魚突起的構筑結構,Sangyul Baik等人利用一種簡單的、基于溶液相的空氣阱技術制造圖案化結構,并據此得到相反的結構構筑。
圖2. 章魚吸盤突起仿生結構制造流程
微米級的圓底使貼片具有更強的吸力,在硅片、玻璃、粗糙皮膚表面,在干燥、潮濕、游行環境均具有可逆、可重復的強膠粘性。大面積硅片轉移實驗證明,該膠粘貼片不會對表面產生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不需要精巧的化學合成和表面修飾操作,非常簡便。
圖3. 膠粘性能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