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PU市場在全球PU市場中極具潛力,國內產量僅15萬噸,難以滿足需求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多家企業擴展當地業務。
上月,三井錦湖(MCNS)宣布,將投資730萬美元,在印度安得拉邦建立聚氨酯(PU)系統料工廠。MCNS由三井化學和韓國錦湖合資成立,兩家公司分別持股50%。
印度聚氨酯市場前景可期 多家企業擴展當地業務
而陶氏(Dow)也決定拓展其位于印度的PU業務,增加勒德納吉里系統料工廠50%的產能。
在過去幾年中,MCNS和陶氏在印度共建跨國公司,拓展PU業務。印度PU產品消費量不斷攀升,PU需求量也隨之上升。
科思創(Covestro)德國執行委員會委員Markus Steilemann表示,“從中期來看,全球PU需求增長約為4%,再次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需求量的增長大勢所趨。目前,在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氣候變化、城市發展、中產階級人數擴大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這便增加了對高能效、經濟型住房的需求。因此,硬泡等高能效隔熱材料的需求量加大。”
2015年6月,科思創,即德國拜耳材料公司(Bayer MaterialScience),為滿足熱塑性聚氨酯(TPU)不斷增長的需求量,將其卡塔爾洛工廠產能有2,500噸/年擴展至6,000噸/年。
印度聚氨酯市場
醇和異氰酸酯是PU制造的兩項主要原材料,印度有三家原材料制造商。
印度每年汽車產量達400萬輛,冰箱產量達900萬臺,PU需求量預計將翻翻。印度有1.3億人口,GPD增長率大于7%,在全球PU市場中極具潛力。
印度PU產銷
目前,印度PU需求量預計56.5萬噸,同比增長10%-12%。國內產量僅15萬噸,難以滿足需求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
前景看好
盡管印度PU行業的增長主要源于下游冰箱、汽車等行業的需求,但其他方面的應用也極大地刺激其增長,故需求量可保持平穩增長。未來幾年,需求增長預計在10%到12%之間。各大跨國公司不斷擴產,旨在擴大其在印度PU市場的份額。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