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國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升,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
根據《指南》,與2015年相比,2020年我國傳統制造業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部分重化工業資源消耗和排放達到峰值;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噸氧化鋁綜合能耗降到0.38噸標準煤,噸合成氨綜合能耗降到1300千克標準煤,電機、鍋爐系統運行效率提高5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下降22%、23%;節能環保產業大幅增長,初步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民經濟新支柱;綠色制造能力穩步提高,一大批綠色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綠色制造相關評價標準體系和認證機制,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綠色制造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同時,《指南》還明確了四大重點任務。第一,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示范推廣。以源頭削減污染物產生為切入點,革新傳統生產工藝裝備,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實施升級改造;加快提升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清潔生產水平,實施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從源頭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積極推動化工等行業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持久性有機物等非常規污染物削減,加快重點行業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完成汞、鉛、高毒農藥等高風險污染物削減目標。第二,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示范應用,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針對化工廢渣等難利用工業固體廢物,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擴大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試點。第三,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應用。突破節能關鍵技術裝備,圍繞制約節能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在節煤、節電、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儲能、智能控制等領域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提升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領域,加大多污染協同處置、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和藥劑、環境監測計量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應急等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研發;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適用技術裝備。第四,綠色制造體系構建試點。以企業為主體,以標準為引領,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為重點,以綠色制造服務平臺為支撐,推行綠色管理和認證,加強示范引導,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www.cnmindian.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